第1669章 慷慨解囊,大宋的盛世(为‘烟灰黯然跌落’加更)(2 / 2)

“你才将把活字印刷弄的尽人皆知,随即又建言让那些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去教书,这些手段最终还是要让朕出钱,让三司出钱!”

他说到这里竟然笑了起来。

韩琦也笑了。

宰辅们都笑了。

但凡提到教育,大宋从不畏惧,该给钱给钱,该给人给人。

赵曙放低了嗓门,说道:“你能想到这些很好,朕很欢喜。教书育人是大事,这般下去,读书人越来越多,但不必全数靠科举,他们读书明理,那么去做事也事半功倍,好处多多。”

这是必然的。

无数例子证明了这一点,读书多的人,比不读书的人机会更多。

他嘴角含笑,对着沈安点头。

年轻人能这般谋划很难得,关键是一心想着大宋,这更难得。

和沈安为大宋的教育谋划相比,那些年轻人在干什么?

赵曙想到了那些衙内。

“沈安此番进言深得朕心,京城的衙内不少啊!勋戚的,高官的,各种衙内,要让他们向沈安好好学,不要整日游手好闲,朕看着头疼!”

这一家伙把宰辅们都扫了进去,只有老包无恙。因为包绶太小,所以算不得无所事事,不过想起包绶那跳脱的性子,包拯暗自咬牙,准备回去要严加要求。

韩琦也中招了,他看了沈安一眼,说道:“官家,学堂差了许多,钱从何处来?”

赵曙面色一僵,叹道:“可怜三司,可怜韩绛。”

宰辅们都在乐呵。

三司的日子这两年越发的好过了,随着结余的增加,韩绛走路都带风,说话斩钉截铁,牛的一塌糊涂。

这下好了,等韩绛得知三司要弄钱出来建造学堂,他大概会哭晕在值房里。

“三司能给的不多。”这一点赵曙有深刻的认知,“所以还得要朕打开内藏库,内藏库……”

他有些唏嘘,大概是想到了内藏库从丰盈到空荡荡的过程,“朕出六十万贯!”

没啥说的。

连沈安都诚心诚意的躬身赞美道:“官家英明。”

内藏库自从被弄空之后,赵曙就化身为抠神,这两年总算是有了些起色。

可这一下出六十万贯,内藏库定然是伤筋动骨了。

有这样的官家,实乃大宋之幸事啊!

韩琦心中激荡,说道:“臣出一万贯!”

说完他的眉间就跳了一下,想来是肉疼了。

曾公亮咬牙道:“臣出八千贯。”

包拯出班道:“此次怕是要对不住二位相公了。”

韩琦和曾公亮一怔,才反应过来包拯的意思,韩琦笑道:“你只管出钱,老夫只有欢喜的。”

首相捐一万贯,次相八千贯,末相包拯按规矩该是六千到七千贯……

这就是官场的潜规则。

可包拯却说要破这个规则,韩琦和曾公亮,包括富弼都只是含笑看着。

包拯看着沈安,微微点头,眼中全是欣慰之色,然后拱手,“陛下,臣宦海多年,不过没什么积蓄,这些年沈安这孩子今日一个借口,明日一个借口往臣家里送钱送好东西,臣家中如今有钱财三万余贯,臣想着……留一些,如此就捐了三万贯……”

沈安低头,心中全是骄傲。

包拯还是那个包拯,他有缺点,有问题,但他却秉承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此刻绽放出来。

若是按照历史上的走向,包拯早早就去了,包绶幼年就成了孤儿,在嫂子的抚养下成长,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官员……他最后死于一次赴任途中,人们在收拢他的遗物时,发现包绶的全身上下只有四十六文钱。

如今包拯依旧站在朝堂之上,包绶整日上房揭瓦,顽皮的不行。

我终究还是给这个世间带来了许多好的变化啊!

沈安很是骄傲!

赵曙也是如此,“诸卿慷慨解囊,让朕欢喜。若是天下人皆是如此,大宋当处处皆有读书人,如此,大宋不强盛才是咄咄怪事。”

他微笑道:“朕与诸卿数年相得,朕更期许与诸卿一起开创这大宋盛世。”

大宋至此已经露出了盛世的苗头,赵曙的话引得宰辅们激动不已。

“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盛世!

赵曙负手而立,斩钉截铁的道:“汉唐有盛世,大宋也该有!”

……

感谢书友‘烟灰黯然跌落’的盟主打赏,第五更送上。最后三天,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