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四则运算(1 / 2)

第55章 四则运算</p>

哈?!</p>

这么简单的算术还用工具?</p>

杨宪歪着脑袋看着王月悯。</p>

又是这种看傻瓜般的眼神,她已经快要受不了了。</p>

“当然要工具,就算没有算盘,起码也得给我算筹吧!”王月悯瞪着杨宪,紧咬着银牙,一字一句开口道。</p>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样的算学天才。</p>

她以为杨宪是故意耍他。</p>

杨宪这才反应过来,这么简单的算术他下意识认为只要是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正常人都会,一时间竟然忘了这是明朝洪武年间。</p>

王月悯口中提到的算筹,是珠算算盘普及前,古代最为主要的算术工具。</p>

所谓的算筹就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间随身携带。</p>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能随时把它们取出来,放在地上或桌上摆弄。</p>

由马亲王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男主角帅家默就曾多次使用算筹计算。</p>

杨宪听了王月悯的话后,找来一些木棒给她。</p>

《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p>

站在一旁看着王月悯摆弄一番后,杨宪大致搞清楚了算筹原理,其实与现代的十进制算术原理相当。</p>

不过比起现代算术,还是太过复杂。</p>

效率更是远远比不上。</p>

加减还好,涉及到乘法,单是摆算筹都要摆大半天。</p>

但是要知道,算筹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不可查考了,可它最晚出现的年代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p>

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祖先就懂得了这样精妙的计算,这实在是太了不起了。</p>

要知道同时期,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p>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数学早期会如此发达的重要原因。</p>

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p>

内北朝时期,祖冲之正是用这种被称为“算筹”的小木棒,最后算出了圆周率。</p>

“1621。”杨宪忽然开口道。</p>

此时王月悯才刚刚开始摆算筹,她并未理会,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摆放算筹计算。</p>

一会儿后。</p>

王月悯抬起头,看着杨宪,脸上满是不可置信。</p>

杨宪一开始报的数字,与她算出的结果,丝毫不差。</p>

“你是如何做到的?”</p>

在王月悯看来,这样的速度,就算是用算盘珠算怕是也做不到。</p>

要知道杨宪全程没有使用任何工具辅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