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路向南(1 / 2)

第132章 一路向南</p>

作为老师的刘伯温虽然收到了发车仪式观礼的请柬,可同样没来。</p>

而是让他的儿子刘琏替他过来。</p>

也许是有这么多大人物在场的缘故,刘琏在杨宪面前显得有些拘谨,杨宪不由想起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场景,当时因为久等杨宪不来,正是刘琏还主动出去找杨宪,正好碰到了因为落马嘎了,刚穿越夺舍的他。</p>

那时候双方还是很熟稔的,当时刘琏是浙东文官领袖刘伯温的儿子,而杨宪本人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翰林而已,而且还是刘伯温的学生。</p>

只是想不到短短两年时间,双方身份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p>

也是因为杨宪的激励,刘琏才会跟着踏足官场。</p>

徐妙云则是全程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车厢里,两只眼睛看着外头,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p>

京扬轨道列车,首次发车,一共四节车厢。</p>

其中最前排的首节车厢坐的都是前来观礼的大佬以及随行的官员。</p>

后面三节车厢则是装满了各式物资。</p>

反正要发车去京城,资源都已经花下去了,因此杨宪不准备浪费这一次运输机会。</p>

这一点王月悯倒是和他不谋而合。</p>

在指挥手底下工人将最后一箱甜品装上车后,王月悯身子从货车车厢里退了出来,拍了拍手,转过头的瞬间,正好对上了杨宪的视线。</p>

杨宪笑着和她比了个手势。</p>

王月悯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发梢,原来是黄色的杨花末缠在上头了。</p>

她伸手拿下来的瞬间。</p>

清风吹过。</p>

杨花随风而去。</p>

满头的青丝也跟着飞扬。</p>

杨宪愣了一下,然后朝着她招了招手,开口笑道:“王姑娘,要发车了。”</p>

通往京城的轨道上。</p>

六匹雄壮的战马,撒开蹄子沿着枕木车轨,朝着京城方向一路狂奔。</p>

玻璃制造真正在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实质性的突破是在康熙年间。</p>

明末清初进口的平板玻璃在我国出现,康熙年间,圆明园建筑才开始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间,紫禁城内也开始使用,至乾隆年间,玻璃窗才在宫中普遍应用。</p>

这些昂贵的舶来品,因为良好的的采光和围护性,取代了传统的糊窗纸,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立面外观。</p>

这个时间节点,显然还没有这项技术,杨宪也一直没有在这方面做出突破。</p>

由于没有办法安装玻璃,杨宪只能是在客车车厢原本窗户的两侧都安装了防护网。</p>

这样一来既透气,又能让乘客欣赏到列车外面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