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媺娖(2 / 2)

侍卫们连忙上前,护送朱媺娖回宫。</p>

"唏律律!"</p>

尽管沈天石心中满是不舍,但他还是咬咬牙,向慈云寺的大营疾驰而去。</p>

时光荏苒,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p>

崇祯十六年,四月,慈云寺大营。</p>

"咚,咚,咚咚咚!"</p>

一个月的时间里,凤威营的新兵训练完成,虽然队伍行进时还有些歪斜,但他们已经能跟着鼓点前进。</p>

关键在于沈天石独创的口令。</p>

"稍息!"</p>

"立正!"</p>

"起步……走!"</p>

"站……定!"</p>

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队列指令,虽然口令简单,但这是西方火器步兵发展了一两百年才形成的成果。</p>

现代的队列口令,是将每个队列动作都程序化,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结晶!基本上,沈天石编写的队列指令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军队,他还模仿英军制作了五百把步规。</p>

步规,源自英格兰的龙虾兵,设计类似圆规,主要由木头制成,尖端为金属,有多个调节位置,用来确定不同步伐的大小。士兵们在操练时拿着步规,检查自己的步伐是否标准。</p>

有队列口令和步规的辅助,一个月内组建一支军队也就不奇怪了。</p>

"咚,咚,咚咚咚!"</p>

在有节奏的鼓点下,再笨拙的人也能按照口令排成整齐的队伍。说到底,就是形成了体系。</p>

完成了队列训练后,沈天石不再过问日常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军营中。</p>

他首先将五百士兵分为骑兵、步兵和炮兵三个哨,还从兵仗局弄来了两门虎蹲炮。</p>

炮兵哨配备八十人,装备两门小型虎蹲炮,还有若干火车和火箭。骑兵哨共有六十人,每骑双马,配有马刀、火枪和短铳,是凤威营中最精锐的力量,也是沈天石的中军马队。这个精锐骑兵哨平日保护主将,战时作为骑兵预备队。</p>

步兵哨人数最多,配备一百八十名火枪兵,三十名刀盾兵,八十名长枪兵...这样一来,一个编制完整的步兵营就成型了。虽然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p>

沈天石对这个编制感到非常满意,冷兵器和火器结合,远中近的火力都有,还有一支精锐骑兵在旁支援。等这营兵练成,沈天石自信满满,他要给闯贼和八旗兵一个大大的惊喜。</p>

正值正午,阳光直射大地。</p>

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也是凤威营训练最艰苦的时候,每天如此,已经持续了一个月。</p>

"稍息!"</p>

"立正!"</p>

短暂的口令后,全营士兵在烈日下垂手站立,这种直接的训练方式简单而粗暴。</p>

四月的阳光明媚,北京城上空无云一片。</p>

明朝北方的气候早晚温差极大,四月的中午已是热得让人难以忍受。</p>

慈云寺的大营却静得吓人。</p>

凤威营的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注视着他们的长官。</p>

沈天石站在队伍前方,早已脱下飞鱼服,换上了红色棉甲,头戴八瓣盔,手持骑兵用的苗刀,装备的重量足有二十斤。</p>

此刻,他已经汗流浃背。</p>

这种辛苦,沈天石早已习惯,仿佛回到了军校的日子。</p>

将领要身先士卒。</p>

大雄宝殿的阴凉处。</p>

"咕咚,咕咚。"</p>

监军魏安喝下一碗凉茶,光是看着都觉得热,心中不禁赞叹。</p>

从最初的惊讶,到震惊,再到麻木,他如实向崇祯皇帝报告着营地里发生的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