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朱棣唤来了朱高煦。
“爹啊,正忙着呢,啥事儿啊?”
朱高煦一进门就叫唤道。
如果不是非必要,他现在真不想见朱棣。
原因无他,太子爷惊讶地发现,这位永乐皇帝越来越懒了。
正是因为他朱高煦太过优秀,所以让永乐皇帝生出了怠政心理。
甚至不久之前这老家伙还动了禅位的心思,想直接把皇位传给朱高煦,自个儿享清福去!
朱高煦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将朱棣骂了个狗血喷头,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之后为了提高永乐皇帝的积极性,朱高煦特意不管朝政,只是盯着一条鞭法的推行,以及辽东大开发计划,其他事情压根不管。
直到今日朱棣严令他过来开会,朱高煦才不情不愿地赶了过来。
不过进了御书房后,朱高煦这才发现,七部尚书等朝堂公卿全都在这儿。
“哟,都在呢?”
“这是准备开大会啊!”
朱高煦同顾佐、解缙、夏元吉等人打了招呼,自顾自地坐在了一旁。
朱棣看着这个混账儿子,也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直接道出了议题。
“太子,朝廷如今人才太过短缺,你又捣鼓出一个‘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人手已经严重不足了!”
其实在朱高煦来之前,朱棣就与这些朝堂重臣商议了一下“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这是有效解决西南边陲问题的国家大计,所以没有一人反对,直接全票通过。
不过通过归通过,吏部尚书蹇义却是叫起了苦。
因为朝廷罢免了科举,至今已有七八年,官员来源始终得不到补充,仅靠举荐和征召这些方式,压根都跟不上太子朱高煦的进度。
眼瞅着正主儿来了,蹇义就把这些日子的委屈尽数发泄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的脚步能不能慢一些啊!”
“先是‘岭北大开发’计划,朝廷一口气输送过去了百名官员。”
“还不等朝廷喘口气,你又推行‘辽东大开发’计划,这次比上次更狠,官员士子甚至是百姓都送过去了不下千人!”
“现在好了,您又要搞什么‘交趾大开发’计划,还要在云贵四川等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虽然说这两项国策都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可是朝廷实在是没人了啊!”
“再这样继续下去,别说地方州府县衙了,朝堂之上这点人都要被您给祸祸干净!”
蹇义也是气急了,所以也顾不上什么上下尊卑,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一众大佬听见他这些埋怨,也是觉得有趣,就连朱棣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没办法,蹇义压力太大了,他们也能够理解。
这以前呐,六部尚书里面,压力最大的那人,肯定是户部尚书夏元吉。
这位永乐皇帝的小算盘,为了给朝廷筹措钱粮,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
偏偏永乐皇帝又是个一心渴望文治武功的败家子,蒙古蛮夷要打,《永乐大典》要编,南北大运河要修,郑和还要下西洋……
这也就是夏元吉了,自身能力出众,要是换个人坐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只怕早就抹脖子自杀了。
但是,当汉王朱高煦“觉醒”之后,夏元吉和他的户部好日子突然就来了。
先是汉王爷改革盐税,一举将朝廷盐税收入提高了百倍不止,而后又是开设大明钱庄,又是推行一条鞭法,还带回来了神种土豆……
时至今日,夏元吉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夏元吉了,户部也不再是那个穷哈哈的户部了!
这位户部大司农,兜里面有钱有粮,连腰杆都直了起来。
反倒是随着朱高煦这一系列动作,压力给到了吏部头上,吏部尚书蹇义的头发,正以肉眼可的速度变白!
么得办法,太缺人了,跟不上太子爷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