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监军(1 / 2)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1197 字 4个月前

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不同,此时的郑成功年轻气盛,渴望建立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困守台湾一地,不是他的目标,只是如今南方之地仅剩湖广尚在清廷之手,而湖广之地,也是战火不停,李定国已经和豪格厮杀数场。</p>

福建原在清廷之手,剃发易服令下,无数不愿降清的仁人志士纷纷逃奔厦门,这让郑成功的实力大增,有充足的人力可以扩充兵员。</p>

只是在张存仁降孟后,逃往厦门的百姓锐减,直到李成栋再次进攻福建,才又陆陆续续的有百姓前往厦门,不过李成栋虽进入福建,但没有长驱直入,而是北上支援金声桓,而随着金声桓大败,被俘,江西归于周军治下,不止是再与士绅前往厦门,反而是在厦门的百姓士绅纷纷乘船返回家乡。</p>

百姓是朴素的,他们知道不用再剃发了,对是在周王治下,还是明朝治下,他们并不是太过于在乎,而士绅,则是看到了周王势力大涨,整个东南之地,已经尽归于孟浚,在孟浚和郑家之中,士绅无疑是选择孟浚,一方面是曾经郑家海贼出身,郑芝龙又曾开关降清,害死了隆武帝,而另一方面,则是孟浚明显潜力更大,而郑成功如今不过占据金门厦门两地,而台湾在这些士绅的眼中犹如化外之地,大势所趋,许多士绅纷纷离开郑家治下。</p>

郑成功虽水师强大,步军亦有六万之众,军力强大,然福建士绅纷纷离去,使其对地方之情势,变得不明,这也让郑成功声势大减。</p>

孟浚对在江西之地的降兵,本意思是从中挑选,再行组建两镇军卒,但是沈从文的一番话,让孟浚改变了主意。</p>

沈从文对孟浚言:“大王麾下有十镇之众,皆日刚组建三镇之时,尚有相互抽调军官之举,可至如今,各镇之军将,久未轮换,各级军官亦未尝互调,长此以往,恐生兵为将有之事,大王宜深思之。”</p>

孟浚闻言沉思良久,随后摇摇头说道:“互调军将,军官,军队之战力必将下降,如今正是用武之时,若是在此刻互调军将,必伤大将之心,此时绝不可行此策。”</p>

沈从文又劝道:“大王之威,赫赫战功,众将皆服,只是属下之虑,非为无据,兵为将有,阳奉阴违之事,大王不可不防。”</p>

孟浚闻言缓缓说道:“从文之虑,吾知矣,不知可有策略预防,但不可言轮换之事。”</p>

沈从文不假思索道:“大明时,以文御武,文臣多不知兵也,实乃大忌,大王不如遣派监军,或可防患于未然!”</p>

孟浚闻言不再言语,只是让沈从文暂且退下,孟浚自然知道沈从文的顾虑,他也是站在周军这个势力的立场上向孟浚建言,或许其中有他身为一个文臣对于武人的天然忧虑。</p>

孟浚沉思片刻,暗自摇头苦笑,兵为将有之事,从古至民国,何时消除过,便是连袁世凯到了后期,就算其中大部分是他称帝的原因,可这样一支从无到有,亲手建立起来的军队,最后联名通电,反对袁世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