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北方落第举子联名“上疏三吾等南人,私其乡”。</p>
说考试官全是南人,偏心自己的家乡。这才致使此次录取人皆为南人!这不公平!这是黑幕!!这是科举舞弊!!!</p>
难道生在北方,我很抱歉?</p>
咱们的老朱看到上疏后,那是大发脾气啊,什么?!咱的治下竟发生了这样恶劣的事!</p>
“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长者第之。侍读[张信·浙江宁波人]、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浙江宁海人]等11人各阅十卷。”</p>
老朱的本意是让他们矮个子中拔高个增录北方人入仕。可复阅后上呈的试卷仍然不佳,甚至屡有禁忌之语。</p>
第三阶段</p>
接下来又又有人向老朱告发刘三吾、白信蹈,他们暗中嘱托张信等人,故意选取考生中的陋卷呈上。</p>
好吧,老朱这次是真生气了,你们当我这几年脾气好点,就可以蹬鼻子上脸了吗?!</p>
科举舞弊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不论是不是考官的错,还给了他们一次机会,结果他们不上,各种舆论压力之下老朱下场了。</p>
“悉诛信蹈及信等,戍三吾于边。”</p>
春榜考试成绩,无效。</p>
六月,老朱亲自策问,自阅试卷,“取状元为[韩克忠·山东兖州人],榜眼为[王恕],探花为[焦胜·山西人],共61人,皆为北方人。”是为夏榜,也为北榜。】</p>
<江西和福建都是科举家族呀,但感觉考官也是江浙一带的人,肯定会有个人主观上的偏好[吃瓜]></p>
<肯定不正常,以前都会有北人,不可能一个都选不出啊,特别是老朱都这么明示了诶,找死吗他们?></p>
<呵呵,菜,就多练,输不起,就别考呗[白眼]></p>
<故意的,他们真的以为老朱挥不动刀了,试探他></p>
<说白了,南宋之后南方形成了学阀士族,垄断书院。教书的是南方人,试卷也是南方人出的,什么话语权都在他们手中,让北方学子怎么考?></p>
[宋宝元二年欧阳修:这…每个人名后都标注籍贯…太过了吧]</p>
[汉武帝刘彻:哼,老朱你手下人都是南方人吧,你以前也没少打压他们吧?到洪武三十年了,估计着你也没几年好活了。]</p>
[汉高祖刘邦:嗯,朕看这事不简单,试探你的可能性很大]</p>
[唐太宗李世民:学阀,垄断书院…这与世家没什么区别]</p>
…</p>
明 洪武二十九年</p>
刘三吾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了。</p>
他今年已是83岁的高龄,本来就没剩下几年,明年竟是他的死期…</p>
想到这里,他站着的身体有些摇摇欲坠,被站在他旁边的学士及时扶住,才没血溅御前。</p>
朱元璋念在他年老,便让人将他扶下去好好休息。</p>
环顾面前的众位大臣,江西人浙江人湖广人…啧,还真是南人多呢。</p>
“学阀…还垄断书院!当朕是摆设是瞎子吗?怎么还想搞世家那一套!”</p>
朱元璋的怒意让人不寒而栗,众人皆请罪。</p>
“朕是老了,没几年了,但不代表着朕的脾气也变了,既然你们忘了那朕就让你们好好回忆回忆!”</p>
“那是天子门生,不是你们结党营私牟利的!”</p>
“你们这群只顾自身利益,罔顾国家利益的人,真该杀!”</p>
底下的臣子们叫苦,他们是真没有觉得陛下脾气变好,也真没有觉得陛下拿不动刀啊,他们到底怎么搞的呀?怎么敢去试探他?不是他们自寻死路吗!!!</p>
因为现在的朱元璋,不需要给太孙铺路,他心中下一任继承人的天平早已偏向了朱棣。所以老朱还是那个老朱没有变化。</p>
…</p>
北方学子们,愤怒,咒骂,各种声音混杂一起。</p>
“所以,生在北方,是他们的错了?!”</p>
“凭什么,他们就能风风光光,自己却是灰头土脸!”</p>
“不公平,这就是不公平!”</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