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官,来到黄娘娘的西宫,开始宣读圣旨。</p>
听完了宣旨官,宣讲的圣旨。</p>
嗡!</p>
黄娘娘的脑袋,就响了起来。</p>
因为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姜皇后,会干这样的事情。</p>
还有,姜皇后,给自己的印象并不错。</p>
大概,黄娘娘此时,也有那兔死狐悲的感觉。</p>
如果自己昧了良心。</p>
把姜皇后,屈打成招。</p>
可能,自己也会从皇宫,那宫斗的漩涡里,能够全身而退。</p>
可是,自己又觉得那样做,一是对不起那个姜皇后。</p>
二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p>
如果,自己不按照那个妲己的思路,去审理此案。</p>
事后,那个妲己,一定会假圣上的手,把那矛头指向自己。</p>
黄娘娘,开始感到左右为难。</p>
而那个姜环,也就成了从后宫的审讯大厅里,活着走出去的第一个人。</p>
毕竟,是那圣上传下的圣旨。</p>
就是再难,必须得去执行。</p>
第二天,黄娘娘就着手,开庭审理此案。</p>
先是把姜皇后,宣了进来。</p>
当然,还是当初,费仲审理姜环的那个地方。</p>
一开始,没有人旁听,黄娘娘如何审理此案。</p>
所以,一切都是按照审讯的流程,来进行。</p>
根据费仲,所整理的审讯记录。</p>
把流程走了一个遍。</p>
人证只有两个,一个是姜环。</p>
另一个是大王帝辛。</p>
而其他的目击证人,根本就没有。</p>
两个证人,都是事件的参与者。</p>
被审问的对象,也就一个人。</p>
也就是那个姜皇后。</p>
至于说文字方面的证据,根本没有。</p>
关于谋反的书信来往,也没有。</p>
黄娘娘,打算以证据不足,驳回此案。</p>
可是,当把自己的讯问笔录,呈交给帝辛之后。</p>
帝辛,由于没有人,干扰自己的思维。</p>
好像思维,一下子又活跃了起来。</p>
也看出了,此案的破绽。</p>
毕竟,根据姜环的口供,说姜皇后,是东伯侯,想要谋反的内应。</p>
可是,这么远的距离。</p>
如何做的内应?</p>
毕竟,无论是东伯侯姜桓楚。</p>
还是他的儿子。</p>
两个人都没有在朝歌。</p>
怎么商量谋反的事情。</p>
那毕竟要通过书信的往来,才能够商量那谋反的事情。</p>
可是,这没有书信的往来,做为主要的证据。</p>
这案件的链条上,肯定缺少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