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出生年不详-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在位45年。汉族,郢(今宜城楚皇城,一说今江陵纪南城)人。</p>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文王之子,母亲是楚文夫人息妫。公元前672年杀其兄楚堵敖而即位,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战中战败宋襄公,称雄中原。</p>
公元前626年,被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死。楚成王是楚文王少子。公元前671—公元前626年在位。</p>
公元前672年,依靠随国(今随州市西北)支持,杀死其兄楚王堵敖,夺得君位。即位后尽力结好中原诸侯,以“布德施惠”、“结好诸侯”和重贡周王来巩固王位。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p>
公元前655年以来,先后灭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曾接待出亡的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时齐桓公称霸,故屡用兵中原与齐争霸。</p>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慑于齐桓公兵威,与齐结召陵之盟,暂时和中原诸侯和好休兵。</p>
次年,率师灭齐之盟国弦(今河南息县)。后又灭黄(今河南民权东南)。</p>
齐桓公死后,因宋襄公欲称霸,故又与宋争斗。二十一年,盂之会,执宋襄公。</p>
公元前638年,派兵救郑,与宋军战于泓水,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击败宋军,宋襄公在是役受伤死,楚国军威大振,楚自此称雄中原。</p>
二十八年,城濮之战为晋所败,向中原发展受阻。</p>
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欲废太子商臣,商臣率兵围王宫,望救不得,遂自缢。死前问谥号,回答是“灵”,即死后将被称为楚灵王,不满意;于是又回答是“成”,才肯自杀,被谥为楚成王。</p>
史料记载:太四十六年,初,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语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内宠,绌乃乱也。楚国之举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听,立之。后又欲立子职而绌太子商臣。商臣闻而未审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实?”崇曰:“飨王之宠姬江芈而勿敬也。”商臣从之。江芈怒曰:“宜乎王之欲杀若而立职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p>
齐楚争霸:楚文王时期,齐、楚已呈对峙之势,但楚国因楚文王早死,堵敖在位三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楚成王年幼即位,子元乱国,至公元前664年(楚成王八年,齐桓公二十二年)子元乱平、子文被任为令尹,楚国政局才渐趋稳定。</p>
其间历经十余年,楚国无力外顾,社会经济发展当亦受到影响。</p>
齐桓公则气势正盛,横行中原,号称“侯伯”。</p>
齐、楚对比,楚国暂时落后了。楚成王、斗子文执政后,面对齐桓公这位赫赫威名的第一霸主,他们毫不气馁,一方面立足于实际,巧与周旋,另一方面则捕捉时机,大胆进取,在与齐桓公的争霸中,有声有色,取得了重大的业绩。</p>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初立,由于齐国强大,楚国采取了尊周亲诸侯政策。“(成王)初即位,布德施惠,结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p>
楚国这一策略,不仅取得了与齐等华夏之国抗衡的合法地位,而且以奉周天子之命为由,大力攻伐不臣之国,开拓疆城。郑国地处中原腹地,是当时齐、楚争夺的焦点。</p>
自公元前666年楚子元伐郑失败后,楚成王、斗子文于公元前659年、658年、 657年三年中连续攻郑,郑国招架不住,郑文公已欲求和。郑大夫孔叔以“齐方勤我,弃德不详”(《左传·僖公三年》。)</p>
为由反对,郑才继续亲齐。齐桓公为救郑防楚,亦连续三次与中原各国会盟。齐、楚关系极其紧张。</p>
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春,齐桓公为遏制楚国北进,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军队南下攻楚。他们打败了楚的与国蔡国后,即挥师突入楚境。面对气势汹汹的八国军队,楚成王、斗子文毫不惧怕,沉着应战。</p>
楚成王先遣使至齐军处,责问道:“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p>
当管仲答以“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和“昭王南征而不复”为由时,楚使立即承认未进贡包茅之过,对周昭王南征不复,则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君其问诸水滨。”</p>
齐桓公不听,仍继续进军,驻于陉(陉山,楚国北塞,今河南漯河市东)(《左传·僖公四年》。)。</p>
楚成王毫不示弱,亦率大军迎战,迫使齐等八国军队退驻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史记·楚世家》。)齐、楚双方一方面在对峙,另一方面亦在寻找妥协的办法。这年夏,楚成王派屈完到齐等国军队驻处进行试探。齐桓公企图压服楚国,当屈完来时,即陈八国之军,“与屈完乘而观之”,并恐吓道:“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毫不畏惧,针锋相对地答道:“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p>
齐桓公权衡得失,只得与屈完盟于召陵 (《左传·僖公四年》。)</p>
召陵之盟,是齐、楚双方经武力对峙之后达成妥协的产物。楚成王、斗子文在齐桓公亲率的八国军队面前,沉着镇定,文武两手,以战逼和,充分展示了突出的政治、军事才干。</p>
召陵盟后,楚国继续北上东进,与齐国争霸。公元前655年(楚成王十七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首止(今河南睢县东),以定周太子之位,周惠王不满,使周公宰孔召郑文公,说:“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文公果然“逃其师而归”(《左传·僖公五年》),不与盟。</p>
斗子文乘隙举兵灭弦(今河南息县、潢川间),弦君奔黄。弦,姬姓国,又是齐之姻亲国,楚首先灭弦,是因为弦的姻亲国江、黄原为楚之与国,齐桓公霸盛时,二国叛楚与齐结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同上)。</p>
故楚成王、斗子文首先拔掉这颗眼中钉,以挫江、黄,打击齐桓公。公元前654年(楚成王十八年)夏,齐桓公率齐、鲁、宋等国军队攻打郑国,围郑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以惩罚郑之不盟首止与亲楚行为。</p>
同年秋,楚成王亲率军北上攻围齐之盟国许(今河南许昌),救援郑国,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围许以救郑”(《左传·僖公六年》。)之举。由于其他各国也出兵救许,楚成王也就退兵了。</p>
但他并未回到郢都,而是驻兵武城(今河南南阳市北),观察动静。许僖公恐惧,在蔡穆侯带领下,赴武城向楚成王请罪。《左传·僖公六年》载:“许君面缚,衔璧,大夫衰[纟至],士舆榇。”</p>
《史记·楚世家》则载:“成王以兵北伐许,许君肉袒谢,乃释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