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2 / 2)

“皇爷爷,您脑子是不是坏掉了?”</p>

“这种问题咋解决呀,您就是把老天爷抓过来也没辙!”</p>

老朱听到这话,气得直跳脚。</p>

“你脑子才坏掉了呢!”</p>

“你个逆孙竟然敢这么跟咱说话,看来咱刚刚还是打得轻了!”</p>

“给咱重新趴回去!”</p>

朱允熥听到这话气得都快哭了,委屈巴巴地爬到凳子边上,然后屈辱地趴了上去。</p>

然而,让朱允熥意外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鞭子落到屁股上。</p>

朱允熥回过头看过去,只见老朱正坐在台阶上,皱着眉头想事情。</p>

老朱算是被大孙的问题彻底难住了,想不明白这件事,他估计几天几夜都睡不着。</p>

朱允熥见自己随便抛出一个问题,就把这老头给难成这样,当即有点不落忍。</p>

“皇爷爷,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p>

老朱闻言眼睛顿时一亮,满脸希冀地看向大孙。</p>

虽说这孙子惫懒了点,对自己也不那么恭敬,但脑袋瓜是绝顶的聪明,眼珠子一转就有一万个鬼主意。</p>

“给咱说说!”</p>

“要是说得好,咱今天就不罚你了!”</p>

朱允熥闻言登时搬起小板凳,凑到老朱面前,胳膊支在小板凳上说道。</p>

“皇爷爷,这事其实可以通过制度来确定下来。”</p>

“什么制度?”</p>

“孙儿是这么想的,既然咱们不能保证后世之君的聪明与否,那就得给他们准备一个秘书班子,帮着皇帝处理事情。”</p>

“比如说,让秘书班子先看一遍奏折,然后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看过之后觉得可行,就在上边写个准字。”</p>

朱允熥说的这个在后世一点都不新鲜,甚至过不了几十年,就会成为影响大明皇帝首选的制度——内阁制。</p>

历史上的内阁,就是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的一个机构,只是随着大明的皇帝越来越懒,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而已。</p>

但从整体上来说,内阁制还是利大于弊。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皇帝的工作压力,更是将皇帝执政水平拉回到平均水准以上。</p>

哪怕大明后世出现了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大明依然没有崩溃,就是因为有内阁制度的辅助。</p>

老朱听了大孙的话也颇为意动,他在废除丞相后,也搞了些翰林来充任秘书。</p>

不过,他个人精力旺盛,根本不用别人替他出主意,渐渐就将翰林制度废了,变成了自己一个人治天下。</p>

现在听到大孙的提议,他觉得倒是可以把馆台制度重新捡起来,搞一个有办事能力的秘书班底,帮着自己处理一下朝政。</p>

正好趁着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检查一下有哪些优劣,然后及时作出调整。</p>

老朱想到此处,朝着大孙满意地点点头道。</p>

“主意不错,咱以后会留心此事。”</p>

朱允熥见老朱听进去了,胆子顿时大了几分,开始将后世的内阁制度完全搬了出来。</p>

“皇爷爷,其实还可以继续细分。”</p>

“比如说将朝政大权分成决策权和建议权两个部分。”</p>

“有建议权的人没决定权,有决定权的人不能提建议。”</p>

“咱们可以建立个新部门,就叫他内阁好了。从文武大臣里挑选老成持重之人,帮着咱们出主意。”</p>

“然后咱们把司礼监地位提升,让他们帮咱们盖章盖印……”</p>

其实朱允熥说的正是后世大明皇帝常干的事。</p>

朱棣时期确立了内阁权,到了朱棣孙子时期,觉得哪怕有内阁帮着出主意还是有点累,于是建立了司礼监,让太监们帮他行使决定权。</p>

于是,后世的皇帝有样学样,几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将皇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就是靠的这一手制衡之术。</p>

总的来说,这套管理办法其实挺不错的。</p>

因为内阁的建议也不是随便出的,在国家大事方面,内阁给出建议后是要经过六部尚书和六科郎中审核,也就是所谓的部议。</p>

一旦部议通过,那么这件事的可行性就非常高,基本上不会出岔子。</p>

相对来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看着掌管着皇帝的印玺,实际上其权利也就跟后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差不多,只有选择盖章或者不盖章的权利。</p>

因此,就算遇到擅权的太监,他也顶多把某件事给你搅和黄了,但却不可能替皇帝做任何事。</p>

而且,文官跟太监天然对立,天然看不起这些阉人,无形当中就在两拨团体中制造了一个屏障。</p>

整个大明历史上能破除这个屏障的人非常少,只有一个叫张居正的猛人做到了。</p>

剩下的不论是刘瑾还是魏忠贤,都没能打破这个屏障,只是用严刑酷法强行压文官一头。</p>

但不管他们权利有多大,都不敢行立废之事。新皇帝若是想解决他们,也不过是一纸诏书就能收了他们的权利,将他们打入尘埃之中。</p>

历史上的崇祯,就是一纸诏书要了魏忠贤的命,魏忠贤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p>

因此,从权利制衡的角度来说,大明的内阁和司礼监制度,其实是挺完美的制度。</p>

哪怕皇帝整天啥事也不干,完全将国家大事交给这两个部门去处理,朝廷也不至于太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