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成了这个样子……还能这么傲气凌然的告辞,此人到底是傻呢,还是真的失心疯了。</p>
这不禁令某些好事者,心里失望起来。</p>
李世民左右四顾,似乎也猜测到了许多人的心思,却是不露声色,淡淡道:“陈正泰。”</p>
陈正泰道:“学生在。”</p>
“以后不可鲁莽了。”李世民轻描淡写道:“再敢如此,朕要生气的。”</p>
陈正泰忙道:“学生……冤枉……”</p>
李世民却用眼神狠狠的扫了陈正泰一眼。</p>
陈正泰便将后半截的话,吞了回去,而后道:“学生谨记恩师教诲。”</p>
“只是……”李世民淡淡道:“起初被人殴伤的长孙冲和房遗爱二人,这凶徒却不可放过,刑部这里,要严查,寻出动手的凶徒,立即法办。”</p>
刑部尚书出班:“臣……遵旨。”</p>
李世民而后叹了口气:“诸卿还有什么事吗?”</p>
“臣有事要奏。”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不是民部尚书戴胄是谁。</p>
………………</p>
第二章,睡一会再更第三章。</p>
李世民看了戴胄一眼,倒是显得心情平静。</p>
说实话,他也算是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了,只微笑道:“卿家要奏何事?”</p>
戴胄便道:“陛下,现如今部曲逃亡愈演愈烈,听闻都出关去了。一时之间,群情激愤,想来这一次读书人之间的殴斗,也是因为如此!秀才之间内斗,其根由还是因为有许多的秀才对陈詹事有所不满。所以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解决当下部曲逃亡的问题。”</p>
李世民颔首。</p>
他怎么会不明白,大量部曲逃亡大漠,和现在的矛盾分不开呢?</p>
正是因为大量部曲逃亡,使世族受到了损失,而那些中了秀才的世族子弟,心怀不满,这才是那个叫吴有静的人收获人心的原因。</p>
于是李世民便道:“卿家打算怎么做?”</p>
戴胄想了想道:“不妨多设关卡,盘查出关的人员。”</p>
李世民若有所思,而后看向房玄龄:“房卿家以为呢?”</p>
房玄龄此时只惦记着自己的儿子,正有些心不在焉呢!现在陛下突然询问,他倒是把陛下的话听进去了,可他也措手不及。</p>
沉默了很久,他才想好了措辞,道:“难道朝廷此前就没有设置关卡吗?可这样的事,依旧还是屡禁不止。老臣听说,许多商贾都牵涉到协助部曲逃亡的事中,他们收买了官兵,将大量人口迁徙出关去。不过对于此事……臣有一些浅见……”</p>
看李世民一副等他说下去的样子,顿了顿,房玄龄便又道:“既然戴相公认为秀才内斗是表,而世族对陈氏不满为根,想要解决内斗的问题,首先要解决部曲逃亡的问题。可老臣却以为,部曲逃亡也只是表,真正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部曲们在世族管制下的日子过得不好,他们缺衣少食,生活艰难。故而,哪怕令他们离乡别井,出关前往大漠为生,他们也为之欢欣鼓舞。想要治理这个问题,首先还是世族们能够善待部曲啊!若是善待,他们又何至于愿意长途跋涉地到遥远的关外去,又何至大量逃亡呢?”</p>
“老臣也曾过问一些事,据臣了解,有的世族家的部曲,逃亡日众;而有的世族,却鲜少有逃亡者!这说明什么?仁义不施,逃亡者自然也就多了。某一些世族,他们待部曲如猪狗一般,如今世族的众多部曲逃亡,却还寄望于朝廷多设关卡,希望官府能够协助追索,这又怎么可能完全杜绝得了呢?至于那些心怀怨恨的秀才,就更是可笑了。大考在即,读书乃是最紧要的事,他们却成日滋事,不专心于读书!那个叫吴有静的人,既为大儒,就该广播仁义,却每日躲在书铺里,投秀才所好,说人是非,这也可以称之为儒吗?”</p>
“何谓儒,仁义者也,若以此为衡量,吴有静此人,实为狡诈取名之徒!陛下宽厚,没有追究此人,已是大恩大德,现在还提倡什么多设关卡,这并不是朝廷当务之急要做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