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犬上三田耜一听到这个,脸就彻底拉了下来了,恨不得索性将陈正泰砍了。只是面上却是尴尬的干笑:“韩国公说的是。”</p>
…………</p>
两日之后,一道奏疏送了上去。</p>
随即,陈正泰入宫觐见。</p>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
李世民召了群臣,却是到了文楼。</p>
显然,宣政殿和太极殿过于郑重其事,今日议的,也只是陈正泰奏疏中的内容而已,不必过于正式。</p>
反正……这新的国策,都是韩国公一人所为,若是对外藩有失礼之处,那也和大唐没有关系。</p>
众臣早早抵达了文楼,交换的国书,他们已看过了,为此,群臣议论纷纷,有不发表建言的,也有直言反对的。</p>
“陛下,祖宗之法啊……”</p>
李世民瞪了这个反对的人一眼:“你说的祖宗之法,乃是隋制,这隋文帝的法,干朕何事?”</p>
被怼的老半天说不出话来的,乃是鸿胪寺寺卿张煌。</p>
此时,张煌瞪大着眼睛,竟是半句也做不得声了。</p>
隋制唐随,这是眼下大唐的现状,哪怕是大唐的武德律,其实也是从隋朝的法令里抄来的。</p>
这针对藩国的国策,当然也是自隋文帝那里继承。</p>
事实上,李世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跟他说什么祖宗之法了。</p>
真是岂有此理,我李世民的祖宗姓李,不姓杨。</p>
等陈正泰到了,众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的落在了陈正泰的身上。</p>
这里人多,可地方又狭小,陈正泰钻进来,挨碰了许多人,少不得有人瞪他一眼,陈正泰则低声说一句抱歉,好不容易挤上去,见李世民被人拥簇在正中的位置,便行礼。</p>
李世民摇摇头道:“国书,朕是看了的,群臣之中,房公是不置可否,鸿胪寺和礼部反对的很厉害,倒是吏部那里是极力赞成。”</p>
于是陈正泰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p>
长孙无忌给他一个友好的笑容,眼神里大抵是,嗯,咱们是一家人。</p>
果然……长孙无忌是出了名的有异性没人性,啊,不,是出了名的只看关系亲疏好坏啊!</p>
…………</p>
还有</p>
陈正泰道:“所以现在当务之急,乃是派出使团访问百济,要求百济落实国书中的内容。”</p>
陈正泰顿了顿,又道:“所以臣倡议,让娄师德率水师出海至百济,开始营建百济水寨,臣探查过,这水寨的位置,最好选在距离高句丽不远,又靠近百济王城的所在。儿臣查过,有一处滨海小城,此地名叫‘买召忽’,不过这名儿过于拗口,所以儿臣打算将此地改为‘仁川’,这一点,儿臣已经和百济遣唐使扶余洪细谈过了,他们表示赞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