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1 / 2)

可是对于朝廷的许多人来说,这样的风气,不能开。</p>

可现在的问题是……人家非要去淘金,你能拦吗?你怎么拦?难道要动用各地的骠骑?</p>

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于是房玄龄焦急的连续的召了大臣们商议。</p>

直到陈正泰终于表示,到了来年,陈家愿意再提供二十万头耕牛和耕马,补充人力的不足,方才令接下来的三省讨论,变得轻松了一些。</p>

自武德年来,天下大体承平,人口的繁衍,已明显增快起来,再加上粮产的增加,一家人生六七个儿女的……多不胜数。</p>

现在这一批人,大抵已经成了青壮,关内之地,倒也不至于人力枯竭。</p>

某些世族,似乎很乐见于西宁的人口增加,因为……他们都已经买地了,就等着发财呢!</p>

………………</p>

月初呢,可还有票票,老虎需要支持!</p>

大量的人口迁徙,李世民终究是不得不管的。</p>

于是召了陈正泰入殿,这殿中房玄龄、长孙无忌人等显然已经和李世民等候多时了。</p>

此前君臣之间已有过一些商议。</p>

不得不说,君臣之间倒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陈正泰这个家伙很有经济方面的天赋,简直就是理财小能手了。</p>

当然……有些事,可不是用理睬来计较的。朝廷虽离不开财富,可也不能一味只开拓财源。</p>

陈正泰觐见,行了礼,李世民端坐,便朝他颔首点头道:“今日正议到你,近来正泰倒是风光的很啊。”</p>

陈正泰连忙道:“陛下何出此言?”</p>

“这里有一份奏报。”李世民举着奏报道:“四日前,出关青壮千六百人。三日前,又有千一百三十人。两日前,规模就更大了,足有千九百余。就在昨日,又有千五百人。这么多的农夫,不事生产,纷纷出关,都要往西宁去,你来说说看,朕该拿你如何是好?”</p>

陈正泰只能苦笑道:“关内的畜力足够,而且朔方也有足够的粮食,现在府库丰盈,粮产年年攀升,百姓们已勉强可以做到不缺粮了,若是还让大量的人力疯狂种植粮食,陛下……儿臣只恐谷贱伤农哪,这粮食泛滥,也未必是好处。与其如此,不如在确保官仓以及耕地和农户足够的情况之下,让百姓们另谋出路,又有何不可?海西那里,确实发现了金矿,矿脉很大,此地与吐蕃相距不远,今日我大唐不淘此金,将来或许就为吐蕃所用了。”</p>

房玄龄等人心里还在猜测,这陈正泰今日不知又会找什么理由,可现在他们才知,自己还是太天真了,这套路真是一套又一套的。</p>

先从谷贱伤农讲起,粮食一旦泛滥,势必粮价会到低谷,农户们在土地上的投入的产出,居然没办法用粮食收割之后来弥补,这会不会出乱子?</p>

此外……又将吐蕃搬了出来,吐蕃和高句丽一样,都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你不去挖,难道让吐蕃人来挖吗?</p>

吐蕃人得了金子,势必大肆采购物资,以后会做什么,陈正泰就不能保证了。</p>

李世民一时也是哑口无言了。</p>

而陈正泰又道:“而且……儿臣最担心的是……河西之地……这河西之地……我大唐得来……才几年,那里早没有了汉民,一个如此广袤之地,汉民寥寥,长此以往,一旦胡人或吐蕃人重新对河西用兵,我大唐该怎么办呢?放弃河西吗?放弃了河西,胡人就要在关中与我大唐为邻了。因而要使我大唐永安,就必须坚守河西。而坚守河西的根本,就务求要充实河西的人口。想要充实河西的人口,与其威逼,不如利诱。”</p>

李世民沉吟着:“吐蕃国近来有什么动向?”</p>

“吐蕃还在做精瓷贸易。只是儿臣在想,精瓷的贸易只怕难以为继,而一旦精瓷贸易彻底切断的时候,就是吐蕃争夺河西之时。这样好的沃土,若是不能为我大唐为用,后世的千秋史笔会怎样的评价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