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太原刺史府。”</p>
李世民听闻,不禁脸色一变。</p>
群臣哗然。</p>
房玄龄顿时有些不淡定了。</p>
太原刺史府发出了奏报,那么就和太原刺史周涛有关系。</p>
只是……这个时候,太原刺史能发出奏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周涛已经叛变,投了晋王李祐,而这周涛是奉了李祐的命令,以太原刺史府的名义,向朝廷挑衅。</p>
这周涛,乃是房玄龄所举荐的官员,房玄龄一直认为这是个忠厚耿直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连这个人都投了叛军。</p>
李世民脸色极不好看,深吸一口气:“取来朕看。”</p>
于是,宦官匆匆上殿,将奏报转送张千。张千随即接过了奏报,转而呈交李世民。</p>
李世民打开了奏报,只是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神色竟是变了。</p>
奏报之中,详细的记录了事情的经过。</p>
李祐在谋反之后,先诛杀了太原刺史周涛,而后,正待要誓师,随即,魏征不服,当下诛杀了晋王李祐身边的‘拓东王’和‘拓西王’。</p>
一看到拓东王和拓西王之类的字眼,李世民心里一股无名业火便升腾而起,忍不住咒骂:“造反此等大事,竟如儿戏,荒唐竟至如此!”</p>
这在李世民看来,自己的儿子造反,显然是很不专业的,甚至可以说一塌糊涂。</p>
这什么玩意?</p>
而相比较起来,李世民才是造反的老祖宗,隋炀帝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极力劝说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造反。等到大唐定鼎天下了,李世民索性连自己老子也一并反了。</p>
无论如何,李世民无论是反隋还是反李渊,无论当初是多么的年轻,他的造反,都是有章法的,会分析局势,会判断身边每一个人是否肯依附,会选择时机。绝不会像晋王李祐这么个傻儿子一般,寻几个歪瓜裂枣,这里封个王,那里又封个王,这等造反的手段,就好像李世民这等造反专业的博士后,看一个小学生的行径,忍不住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李祐的愚蠢,已让李世民感觉low穿了李家人的智商下限。</p>
……魏征诛杀了李祐的左右臂膀?</p>
李世民在大怒之后,猛地醒悟过来,他神色突然变得古怪起来。</p>
于是,继续看下去,上面写着魏征如何稳住局势,一个叫陈爱河的人,又是如何的擒拿了晋王李祐。</p>
太原如何安民,一下子安定下来,晋王李祐的死党,如何一个个被拉出来,斩首清除。</p>
其余的文武,如何迅速的稳定了局面。</p>
“此子……真不如猪狗。”李世民吐出了这句话,放下了奏疏。</p>
此时,竟不知该喜还是该怒。</p>
心中狂喜的是……这叛乱,不费一兵一卒,就已经解决了,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这对迅速的稳定人心,避免生灵涂炭,有着巨大的作用。</p>
可大怒的却是,自己的这儿子,真是蠢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连造反都如此可笑。</p>
房玄龄还以为李祐让人修书信前来挑衅,又见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样子,便忍不住道:“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筹措钱粮。李将军说的对,事已至此,讨伐的官兵若是粮饷不足……只恐将士们生怨。”</p>
“不必了。”李世民抬起头,看着群臣,沉吟片刻道:“魏征与陈爱河二人,已单枪匹马,将李祐拿下来,其余贼子,也已伏诛了。现在当务之急的不是讨伐,而是朝廷应立即派出敕使,前去安抚。”</p>
这个消息亦是足够意外了,众臣一时哗然。</p>
连房玄龄也是一头雾水,单枪匹马……就平定了叛乱?</p>
所有人面露出惊恐之色,若是如此,那就真的是恐怖了。</p>
人们下意识的将目光落在了陈正泰的身上。</p>
陈正泰倒也觉得意外。</p>
他拿了一笔钱给了魏征,确实是让他去收买人心的,不过,他其实并没能指望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他当初只是想着,尽力让魏征潜伏在城中,收买一些将士,若是当真叛乱,等到朝廷的讨伐大军一到,在城中制造一些混乱,便可方便大军围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