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士廉走后,唐俭是急的压低了声音在那嘶吼。</p>
“李秋啊,李秋!”</p>
“那高士廉再怎么说也是当年紧跟陛下身边的几大功臣之一。”</p>
“深受陛下的器重。”</p>
“在朝中的资历和背景,更是不好惹。”</p>
“如今你这般不留情面,这个仇怨算是结下了。”</p>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p>
“你这样做,得罪的可不仅仅是一个高士廉。”</p>
“还有着太子和东宫!”</p>
“就像房大人所说的那样。”</p>
“在朝为官,你考虑的可不能仅仅是眼前这几年。”</p>
“还要为以后,为你的家族、子女做打算才行。”</p>
听着唐俭的话,李秋倒是满不在乎。</p>
“老唐,就那高士廉。”</p>
“因为当年与王珪的旧怨,每次看见我和魏征、韦挺等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p>
“对我芙蓉园,更是指指点点,横加非议。”</p>
“对于这种人,我还顾忌他什么情面?”</p>
“再者说,他身为吏部尚书,朝廷正三品大员。”</p>
“如此渎职,玩忽职守,难道我说的那些话有错?”</p>
“至于这称心一事,我为的乃是这大唐,这整个天下。”</p>
“与东宫也没甚关系。”</p>
“老唐,你帮我起草一份政令,呈报给陛下。”</p>
“从今起,我大唐境内的所有胡人,外迁来的异族之人,不可再升任为官。”</p>
“在军中,亦不得再升任为将。”</p>
“父母中有一人为胡人者,同视为胡人。”</p>
听到李秋的这番话,房玄龄和唐俭两人是一头的雾水。</p>
搞不清楚李秋此举所为何意?</p>
不过在李秋的眼神之中,却是异常坚定。</p>
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安史之乱。</p>
不正是胡人节度使,安禄山等将领,起兵造反。</p>
直接重创了唐朝的元气,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从而逐渐走向了灭亡。</p>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p>
这个注定了要在未来爆发的隐患,还是由自己掐灭在当下比较妥当。</p>
对于李秋之倔强,房玄龄和唐俭两人是劝说不了的。</p>
于是乎,这份奏折很快就呈到了李世民那里。</p>
此时,李世民也已经知晓了李秋否决了东宫方面的奏折。</p>
斥责了吏部尚书高士廉之事。</p>
所以也就将李秋给叫到了御书房之中。</p>
“李秋啊,关于东宫的那份奏折和高士廉一事。”</p>
“朕也已经知晓了。”</p>
“在这朝堂之上啊,有些时候,有些东西。”</p>
“是不能按照常理度之的。”</p>
“这高士廉身为吏部尚书,确实有错。”</p>
“但主要的错,却并不在臣,而是在监国之君。”</p>
“就比如,要是朕让房玄龄或是岑文本、王珪去做些什么事情。”</p>
“他们心中明知道不合规程,但也会同样去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