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p>
《燕京文艺》定价两毛五分钱,陶玉书付了五毛钱,拿到两本杂志喜滋滋的出了书店,她边走着边翻看着新鲜出炉的杂志。</p>
先看到的是林朝阳的那部中篇小说,小说接近六万字,占据了本期《燕京文艺》过半的篇幅,眼睛潦草的在页面上扫过,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p>
然后她又翻到了自己的那篇《高尚的灵魂——关于<牧马人>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剖析》,这是她发表的第二篇评论,第一篇写的是《伤痕》,而且还是发表在《文艺报》上。</p>
但看着杂志上的铅字,她的心情却远要比几个月之前发表第一篇评论的时候高兴。</p>
夫妻两人的文字第一次以铅字的形式汇聚在同一份杂志上,陶玉书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幸福感。</p>
骑着自行车回到师大校园,食堂里已经是人满为患。</p>
燕师大食堂的用餐习惯与燕大不同,类似于大锅饭的吃法。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桌,各桌的饭菜都事先摆好,大家可以围着桌子站着边吃边聊。</p>
吴颖芳见到陶玉书问道:“你去哪儿了?怎么才回来?饭菜都快没了。”</p>
“去外面买本杂志。”</p>
“吃完饭再去买嘛。”</p>
等陶玉书打完饭回来,同学们都走的差不多了,吴颖芳还在等她。</p>
“快点吃!要不是我让他们给你留点,你连渣子都吃不着。”</p>
“谢了。”</p>
在陶玉书吃饭的时候,吴颖芳不客气的翻起了她的帆布包,“给我看看你买的什么杂志?”</p>
两人在班里关系最好,丝毫也不见外,陶玉书也不介意。</p>
“燕京文艺?”</p>
吴颖芳发现了杂志,她等陶玉书吃饭无聊,信手翻开。</p>
“呀!许灵均出新作品了!”她语气有些激动的喊道。</p>
听着她的喊声,陶玉书嘴角微微翘起,眼底藏着几分骄傲。</p>
“哎呦!怪不得这么着急去买杂志。”</p>
吴颖芳指着目录上的名字,“你的评论又发表了?”</p>
陶玉书嘴里嚼着东西,点了点头。</p>
“你这丫头,还真厉害!”吴颖芳感叹了一句。</p>
燕师大名气虽然不如水木、燕大,但中文系的实力在国内同样是拔尖的。</p>
陶玉书他们这一届学生是嗡嗡嗡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有很多人在入学之前都是参加了工作的,其中还有几位就是从事文字相关工作的。</p>
但要说刊物上发表作品,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p>
入学一年多,他们班大概有三分之一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其中作品能登上重量级报刊的就更少了,不出一手之数。</p>
陶玉书之前在《文艺报》上发评论,就曾经在班里引起了一阵讨论。</p>
那可是《文艺报》,作为一个在校学生,能在上面发表评论,得是多大的荣誉?</p>
现在,陶玉书竟然又在《燕京文艺》上发了评论,吴颖芳看着目录上的标题,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p>
“玉书,你这是要成批评家啊!”</p>
“别瞎说了,就是一篇评论而已。”</p>
囫囵吃完了饭,下午还有课,陶玉书和吴颖芳一起到宿舍去休息。</p>
“你怎么还买两本杂志啊?”吴颖芳问了一句,随后不等陶玉书回答,自顾自的说道:“哦,我明白了。一本是用来看的,一本是收藏的。”</p>
她都脑补好了,陶玉书也懒得去纠正。</p>
“写的不错,等以后我小说发表了,你也给我写一篇。”吴颖芳看完了陶玉书的文章,向她提出了要求。</p>
“行啊。只要你能在《燕京文艺》《十月》《当代》《收获》这几家里任何一家发表小说,我就专门给你写篇评论。”</p>
“哼,你这个就是故意为难人了。”</p>
陶玉书嘲笑道:“你不会想在地市小报上发个豆腐块也让我评论吧?”</p>
“死丫头,嘴这么毒!我撕烂你的嘴!”</p>
玩笑过后,吴颖芳不再去关注陶玉书的评论,而是将目光对准了许灵均的新小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