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7章(1 / 2)

这次轮到东征大军的众卫指挥使翻白眼了。</p>

大明为什么能光明正大的出兵安南、缅甸等国?</p>

因为这是皇帝借助东征失利诱骗了安南、缅甸和西班牙等海外诸国联合。</p>

这是对抗外敌的侵略,大明群臣和读书人不会说什么。</p>

可若是没有借助东征扶桑的事儿出兵安南等国,对儒家思想束缚的群臣和读书人来说是主动侵略,那就是口诛笔伐了。</p>

只能说时间节点赶到了这里,不得不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出兵了。</p>

想火器充足,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扩大火器研究院的规模,二是再等上一等。</p>

后者的弊端是西班牙等三国火器技术会让九大势力造出更多的火器,到时候大明虽然火器充足了,敌人火器也多了。</p>

最后的结果就是虽然能快速覆灭联军,但明军的伤亡也可能增加,可能比现在更多。</p>

前者的弊端是火器技术的泄露风险。</p>

固然是可以增加火药制造人员的人数,现在是战时制造多少消耗多少,等四海澄清、天大太平了,这些制造火器人员怎么办?</p>

马放南山是不可能的,但委实是不需要这么多人。</p>

留在火器研究院吧,无处发挥。</p>

放出去吧,更危险。</p>

即便是整个过程是流水线的制造,泄露风险降到了最低,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把的银子花出去,就能将各个环节的工匠聚集在一起。</p>

火器可不是冷兵器,造个百余柄战刀杀伤力也不算大,可若是造成三五百斤火药,那就是灾难性的,皇帝可能都睡不着。</p>

怎么看,火器不足这事儿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无解的存在。</p>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切都在预期之内的。</p>

“魏指挥使,你继续说说战损的事情!”</p>

“是!”</p>

魏阳回应后,将纸张抬起:“在整个主战场上,清点出来的各类战刀、长枪等共十一万柄,弓箭三万四千副,羽箭二十余万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