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0章(1 / 2)

朕想看看一千五百里长的江淮运河能不能再造就几座繁华大城,带动三省的繁荣。</p>

诸位看看运河沿途城池就能知道,一座城池至少能覆盖方圆三百里的府县,多出几座向扬州、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p>

那么在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就有源源不断的赋税上交国库,而后用之于民,形成良性的循环。</p>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对此可以其他想法?”</p>

崇祯的问话,让群臣震惊和羞愧。</p>

震惊的是皇帝的魄力和远见,按照皇帝的设想,江淮运河一旦开通,那么安徽、河南一定会快速的复苏,而江苏则会更加的富强。</p>

继而带动整个大明经济的腾飞,让百姓富有。</p>

羞愧的是,皇帝已经做好了规划,并且准确的说出了其中的沿途的州县名字,权衡的利弊。</p>

本该是他们这些大臣该做的事儿,不说规划了,连想都没有想到,大大的失职。</p>

“陛下,臣以为可行,现在……”</p>

“张大人,您稍等一下!”</p>

“张都御史,您且慢!”</p>

“陛下,臣有疑问!”</p>

……</p>

工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左侍郎黄道周、给事中等几名大臣同时出声了,打断了张廷登的话。</p>

不待张廷登出声询问,范景文立刻道:“张大人,您稍等一下!本官这边有个疑惑,若是解决不了,诸位同僚赞不赞成的意义不大!”</p>

工部尚书范景文很是强硬的打断了督查院左都御史张廷登的话。</p>

强硬的话和话中的问题,不仅是张廷登和群臣有些诧异,连龙椅上的崇祯也满是好奇。</p>

“陛下,臣刚刚有些走神,没有听清楚!”</p>

不待崇祯发问,工部尚书范景文立刻躬身,眉头紧皱:“陛下,您刚刚说的是长江水引入淮河?而不是淮河水引入长江?”</p>

“暂时是这么想的!”</p>

崇祯点了点头,立刻就明白了范景文在担忧什么,问道:“范爱卿有什么疑惑?”</p>

有啥疑惑?</p>

听着皇帝问话,范景文倒是错愕了,心中叹了口气。</p>

河水从北往南、从西往东,这是是基本常识呀。</p>

现在看,不光是皇帝有些没搞明白了,连群臣中也有些不太明白,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有些河段的确是不合理的逆流,让他们产生了误会。</p>

其次就是黄河与淮河的地势问题,不是干这行的,真没有几个能搞明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