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0章(1 / 2)

“臣遵旨!”</p>

松了口气的毕自严快步走到木板前:“第一项就是田赋,按照目前统计出来的九亿亩耕地算,平均每亩四升的税,合计三千六百万石粮食。</p>

按照陛下定下的规矩,一半现银,一半现粮入仓。</p>

第二项商税,去年是一千两百万两,等到海运、海贸全部发展起来,商事全部推动,一年可能不低于五千万两白银,且没有上限。</p>

第三项朝廷直属,大明日报、皇家银行、供销社以及几大研究院等,每年估计也不低于千万两。</p>

第四项,还地于民的费用,统计的九亿亩中有五亿五千万亩是还地于民,每亩六两白银,二十年还清是三成的利息,合计是四十三亿两,平均每年两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p>

这是目前四大项收入,合计六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以及一千八百万石粮食。”</p>

算到这里,毕自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立刻补充道:“诸位,本官所说的这些是已经扣除了官员俸禄、损耗等等之后的净收入。”</p>

呼……</p>

群臣呼吸沉重了几分,眼睛都……红了。</p>

不是嫉妒也不是眼红,纯粹是因为高兴、开心、激动。</p>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银子那就更不慌。</p>

现在只是六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等三四年后海贸成熟、江淮运河开通、蒸汽机商船普遍民用后,每年至少能有上亿两的白银收入。</p>

如此多的收入,拿出两三成用于挖运河算什么?</p>

没有丝毫的压力。</p>

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造福百姓千年,江淮运河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隋炀帝被骂了千年,而他们则被史书铭记。</p>

“不对……不够!”</p>

就在群臣憧憬未来时,有人突然出声了,打断了众人瞎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