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事儿来做,这是最好的。</p>
诚如皇帝所说,一个不懂水利的人去主管水利,一个失误的决策就是堤坝冲毁、良田淹没、数万百姓流离失所。</p>
他们是认同皇帝的想法,但内心还有些抗拒的。</p>
皇帝的做法会极大提升官员的能力和专业性,办事效率会极大的提高。</p>
抗拒的是他们的后辈也要从胥吏开始做起,但大明官职就那么多,每年两千多的胥吏能有多少晋升的?</p>
可他们知晓,皇帝早就在为今天做准备了,诸如废除秀才六大特权、废除孔家、三年前南直隶在民间招募胥吏,以及此次的加科也是。</p>
之前他们还在纳闷皇帝为什么要突然加科了,而且还是给路费食宿、要求应考尽考,他们只当是中南半岛和扶桑缺官员,现在看来他们猜错了。</p>
此次的加科就是给举人们最后一次机会,自己把握不住,那就怪不得任何人了。</p>
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既然提出了,那就没有反对的可能。</p>
“陛下,从胥吏做起好处多多,但臣还有一个担忧,毕竟胥吏自古以来都是各地乡绅把控,现在朝廷这么做肯定会和它们起冲突的,到时候会不会联合起来打压我们的国学学子?”</p>
“哼,敢联合打压,那我们就敢杀。”</p>
崇祯没有出声,兵部尚书侯恂冷哼了一声:“以前是没办法对他们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有办法了,</p>
若是顺从那也就罢了,可若是暗地里搞些小动作,那就杀了,震慑一下他们的同时也给国学学子们空出一些位置。”</p>
他妈的……</p>
众人心中爆了粗口,悻悻的看了侯恂一眼。</p>
以前富家的子弟看不上胥吏的位置,普通百姓没资格染指胥吏的位置,只能由县乡里的那些人霸占着。</p>
现在胥吏是通往上层的起点,那自然是要争上一争了。</p>
有朝廷的政令,有富商士绅和普通百姓的联合,胥吏也只能往边靠,一旦搞事情那事情就大了。</p>
“可他们若是配合,那就没有空缺,毕业的两千人怎么办?”</p>
“房爱卿,这是不可能的,胥吏有十余万人,怎么可能个个都能遵纪守法、兢兢业业的做事儿,若真能如此,那就是大明百姓之福。</p>
空缺不够那就继续往外扩张就是了,有他们齐心协力,同化都是小事情了。</p>
很可惜,这是不可能的。</p>
其次,你们不要忘记了,胥吏也是有俸禄的,而且还是朝廷给的俸禄,那他们的任免权就在朝廷手上,考核不合格直接罢黜还是可以的吧,或者年龄大了总得退下来吧。</p>
第三……”</p>
呼……</p>
急促的呼吸声响起,群臣瞳孔瞬间放大了几分。</p>
他们竟然忘了胥吏已经是由朝廷发俸禄的,以前胥吏不拿俸禄,那么年龄大了或者其他问题退下来后,依旧是由家族子弟接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