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3章(1 / 2)

“就是这个理儿,我们不求一步登天,只要一代比一代强就行了,至于这个要给社学耕种一亩半地,都是小事儿,咬咬牙一天就能搞定,太值当了。”</p>

“免费入学、包吃住、有人管教孩子,付出点劳力算什么?后年才对普通百姓孩子开放,还有两年时间,老子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请个先生先读两年。”</p>

“哈哈哈,老王,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左邻右舍的十来户人家干脆凑一凑,请一个老秀才、再不济请个老童生,</p>

我们不求教授什么太高深的,两年能识别千把字,会背基本的启蒙书籍就行。”</p>

“好想法,走,赶紧商量商量,否则一会儿大家都请,没人了呀!”</p>

“不碍事儿,反正是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只是识字而已,十个二十个没啥大区别,若是有区别,那就是我们给点银子不够!”</p>

……</p>

百姓们议论纷纷,只是看了一会儿的诏书就将未来几年的计划都给想好了。</p>

之前朝议时还有些担心百姓们不愿意给社学耕作,现在一看,百姓们没有丝毫的抵抗。</p>

而且最终改革后是从胥吏还是干起,这对百姓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抵触和不满,‘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这都是扯淡的事儿。</p>

自古以来,寻常百姓之家出的进士和官商士绅之家出的进士相比,一九开都算是烧高香了。</p>

童生努努力还是可以的,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诸如包括四书文、试帖诗、性理论或孝经论等。</p>

可童生之后的学习,那就不是自学就能完成的了,要到学宫拜见授学老师,官学教学多流于形式,想要真正学到东西很难,这里面有诸多窍门不为外人道也。</p>

寻常百姓之家想要在官学内学习,并考取秀才,难度不亚于秀才考举人了。</p>

社学、郡学、大学虽然也要一级级的往上考,但这比之前的容易了不少。</p>

至于说最后都是从胥吏干起,这就更不是问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