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的心腹,朱由检登基最大的支持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来宗道看穿了皇帝的心思,轻捋胡须,道:“陈胜、吴广当初何尝不是区区盗匪?”</p>
此言一出,众皆哑然。</p>
“老夫子,你来说说。”朱由检不能总是自己唱独角戏,这玩意需要有人配合才能唱的下去。</p>
“百姓没有饭吃,才会造反,百姓造反,这是上天示警,当……”来宗道秒变巴拉巴拉小魔仙,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p>
朱由检感慨,大明的官僚主义已经刻入了DNA。</p>
“说重点。”朱由检实在听不下去了。</p>
“先平乱,再安民!其一,择大臣担任三边总督,节制陕西三边军务,调集重兵,趁民乱方兴,消灭于萌芽状态。其二,减免赋税,开仓放粮。”</p>
“说的好,谁能担此重任?”</p>
“臣举荐一人,名叫杨鹤,很有才能,可堪重任。”</p>
杨鹤,字修龄,湖广武陵人。曾经举荐熊廷弼、张鹤鸣等人,并且上书分析了辽东军事战败的原因,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被罢免。</p>
听说魏忠贤反对的,还推荐过熊廷弼,朱由检瞬间觉得,这是个人才呀!</p>
“招杨鹤!”朱由检在后世病没有听过杨鹤的名字,可是明史浩如烟海,自己知道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自己不知道的未必不重要,自己知道的未必就能有能力。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多听听这些大臣的推荐,并综合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有备无患。</p>
其实此时的杨鹤也是蠢蠢欲动,读书人,没有不想做官的,学而优则仕。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的读书人从来都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一生追求的。</p>
甚至因此衍生出一种贬官文化,这些官员在任的时候,因为政务繁忙,搞不了文学创作,也没有心境,可是一旦贬官,这满腔的愁闷、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担忧,对百姓的怜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憎恶,就会化为笔下惊才艳艳的文章。比如咱们的大文豪苏轼,那为啥能成为文豪?人家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p>
朝廷的传旨的太监到家得时候,杨鹤正在跟他儿子杨嗣昌园中垂钓,父子闲聊。</p>
“父亲,儿子夜观天象,你今天有些喜事。”</p>
杨鹤瞥了他一眼,“滚!”</p>
“好吧,我京师的同年跟我说,来阁老在御前会议举荐了你,我估摸着,传旨的钦差也该到了。”</p>
“咣当,”杨鹤一屁股坐地上,“哎呦,你怎么不早说?”</p>
杨嗣昌赶紧起身,将老爷子扶起来,“我不得等消息确实了再告诉您?”</p>
“快,快,准备好接旨的东西。”这时候接旨是要准备香案,沐浴更衣的。</p>
“父亲,淡定,淡定。”杨嗣昌很少见到一本正经的父亲慌张的样子。</p>
“屁,为天子分忧,岂能不着急。”杨鹤一边换衣服,一边说道。</p>
话为落音,管家慌慌张张跑进来,指着外边:“老爷不好了,老爷不好了,锦衣卫,锦衣卫把咱们家给围了!”</p>
杨鹤、杨嗣昌面面相觑,这啥情况,不是说要重用,怎么锦衣卫到家了。</p>
杨鹤、杨嗣昌也不敢迟疑,赶紧迎出去,却见一年轻的锦衣卫,拱手笑道:“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见过杨鹤,杨大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