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白莲造反教(1 / 2)

回宫之后,怀恩来报,锦衣卫指挥使袁彬求见,已在御书房等候多时。</p>

朱祁镇似乎想到什么,问道:“宋姑娘怎么样了?”</p>

怀恩说道:“回皇上,御医看过了,恢复的还不错。”</p>

朱祁镇点了点头,转身来到御书房。</p>

袁彬赶忙行礼:“臣袁彬问圣躬安!”</p>

“朕安,免礼吧!”</p>

朱祁镇坐下来,问道:“有什么事?”</p>

袁彬说道:“启禀皇上,朱佥事向臣汇报了一些事情,臣感觉此事太过重要,不敢怠慢,便第一时间赶了过来。”</p>

朱祁镇点点头,出征之前,确实给朱骥交代了一些特殊事情,想来是有些眉目了。</p>

“朱骥呢,他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p>

“回皇上,他现在不在京师。”</p>

“哦?”朱祁镇疑问道,“在哪?”</p>

“福州!”</p>

“福州?”</p>

朱祁镇不解,让你查几个人,怎么跑福州去了?</p>

袁彬拿出一份名单递上来,然后说道:“皇上出征这段时间,朱佥事通过调查一些来往的货商,发现了一些端倪,然后亲自去了福州。”</p>

朱祁镇打开名单看了一眼,不满道:“这些人是嫌朝廷的俸禄太低吗,还偷偷摸摸经商?”</p>

名单上不仅仅是商贾,还有很多朝廷官员。</p>

大明祖制,四品以上的官员禁止经商,贪污六十两白银就要被扒皮示众。</p>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和银子过不去,在朝为官者的大都和商贾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便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搞我也搞,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p>

如此一来,明初因酷刑治吏而使官商不敢抬头的局面,渐渐形同虚设。</p>

随着时间的推移,列位高官重臣见有机可乘,有利可图,纷纷不顾明太祖定下的规矩,让家人去经商,于是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边禁边商的奇特现象,以至于官商横行,豪富迭出。</p>

袁彬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朱佥事统计的这些官员名单,经营活动非比寻常,而是……海贸!”</p>

朱祁镇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虽说自己也有开海的打算,但是,我开海是我的事,你们私自出海,那就是不把我这个当皇帝的放在眼里了!</p>

“朱佥事顺着商贾这条线追查下去,发现有一些人和朝廷官员联系紧密,再往下追查,其中一名福州的商贾在南方大肆收购丝绸、瓷器、棉布等货物,但是却查不到他的出货途径,竟仿佛是只进不出一般。他便亲自前往福州,日夜盯梢,终于追查到了那些人出货的途径,原来全部运往倭国、朝鲜、吕宋、安南等国。”</p>

听到这里,朱祁镇其实是有些犹豫的,真的要是按祖制把这些官员和走私商贩逮起来,好像也没必要。</p>

眼下,大明百废待兴,发展工商和海贸是大趋势。</p>

如果现在把人都办了,转手再宣布开海,鼓励工商,岂不是打自己的脸?</p>

“其实朕早就有所耳闻,民间一直有人偷着出海,既然是百姓的意愿,朕也在考虑是否应该解除海禁,至于那些暗中勾结商贾的官员,适当做些处罚便是了。”</p>

“皇上,事情没这么简单。”</p>

袁彬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朱佥事为了查案,乔装打扮后混进其中一只船队,却发现,那些人和倭寇之间有联系!”</p>

“倭寇?”</p>

朱祁镇不禁变了脸色,若仅仅是出海走私,还能从轻处置,可是,勾结倭寇,那就另当别论了!</p>

“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