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要靠奇人出马了(2 / 2)

但这并不等于,儒生文人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让科学之道,插足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儒学之道。</p>

而且如今虽说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在暗地里,依然有不少文人儒士对京师匠造书院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迫于大趋势而不敢说出来公然和朝廷叫板而已。</p>

李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不过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先提出来,至于行不行,那就交给陛下定夺吧。</p>

朱元璋思量片刻,觉得教育改革还是势在必行,毕竟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可不能因为人才的缺乏而成为工业发展的桎梏啊!</p>

只是如何改,才能将文坛的影响降到最低,还不能急于一时。</p>

杨思义也是冥思苦想,从某种程度而言,他比李敏更急迫工人问题的解决,因为越多的技术工人,意味着能生产更多的商品,也意味着,财税将有更多的进账啊!</p>

突然间,杨思义灵机一动,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微臣有个想法,不知该讲不该讲。”</p>

朱元璋一听就急了,“哎呦杨大尚书啊,有什么好法子你就说嘛,在咱面前你有啥好藏着掖着的?”</p>

杨思义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微臣的想法是,要不去问问奇人,自论学大会以来,臣便觉得,要对付那些整天只会吊书袋子的儒生文人,他是最有办法的!”</p>

对啊,真是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朱元璋瞬间大喜,以老李那般经天纬地的才能,对付文坛,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p>

一听到杨思义提出去问问奇人的意见,李敏顿时也放下心来,在他的眼中,奇人那是真的无所不能,不信的话,且看如今之大明发生的变化,这都是他带来的啊!</p>

很快,三人便告辞了,他们得抓紧时间为铁路的建造做好准备。</p>

在出宫的路上,魏左谦有些好奇的问道:“两位大人,那奇人,真的有办法对付文坛?”</p>

在前任工部侍郎因为年纪太大而致仕之后,魏左谦因为在船厂表现出色,而被升为新的工部侍郎。</p>

虽然从一开始便参与了大明工业化的进程,不过当时并未身处高位,而对报纸、论学大会等的一些辛秘并不了解,因此才发出如此疑问。</p>

“呵呵,魏侍郎,看来你对奇人还真是不了解啊!”</p>

杨思义笑眯眯道:“知道论学大会吧?”</p>

“杨大人,论学大会那么大的事情我自然知道,便是奇人给出热气球,飞升到那天空之中,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啊,如今也是记忆犹新。</p>

当时我在现场,看着洪文昌那些人的嘴脸,由得意到震惊再到沮丧,还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p>

“哈哈哈哈,魏侍郎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李敏哈哈大笑道。</p>

“还请李大人解惑!”魏左谦恭敬说道。</p>

“那你可知,在论学大会之前,利用报纸造势这一妙计,又是谁想出来的?”李敏问道。</p>

魏左谦怔上一怔,然后便恍然大悟,一脸不可思议道:</p>

“原来如此啊,看来要对付文坛,还真得依靠奇人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