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定远级铁甲战列舰的试制正式步入正轨,朱元璋也能稍微松一口气了。</p>
一国之稳定,无外乎士农工商的稳定,朝堂自不必说,文官基本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而武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都想去海外建功立业。</p>
经过和文坛士族一年多的较量,如今自己已经取得全面优势,只待火车全面铺开,瓦解士族基层势力,便再也没有力量能够威胁到皇权的统治了。</p>
而在农桑一块,在经过两广琼州的大力培育种植后,如今已在全国推广种植,在南方地区都已经收获了两季了,现在市面上红薯和土豆压根儿就不是啥稀罕物,而成了百姓重要的辅食。</p>
就连杨思义这位大明首席账房先生,以前除了头疼国库税收外,还得花费无数心思在农桑上面,现在他最关心的却是,如何发展贸易,增加税收。</p>
想来再遇上天灾人祸,最起码在粮食这一块就不用着急了,而老李所言的小冰河期,相信大明如今也有能力安全度过!</p>
“工”这一块的话,以前是指手艺人,小手工业者,如今在大明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便是工业。</p>
这一块是发展得最快也是最好的,也是大明强大的基础。</p>
至于商的话,他如今倒是能摈弃以前对于商人的负面看法了,毕竟商人能带活贸易,也带来了巨量的税收。</p>
而且很多时候,他却也经常会用商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展开任何一个项目之前,他都会思考,能不能带来效益,对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等等。</p>
虽然还有众多问题,不过总体而言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让他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p>
那便是,如果将国民生产和贸易,做好提前预计和规划,事先了解好市场需求,给各大工厂下达生产计划,是不是更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避免出现老李所言的恶性竞争呢?</p>
同时,也给各州府下达生产任务,比如绍兴就产黄酒和生丝,常州就生产丝绸,这样或许也能避免富裕地区出现过度虹吸的现象?</p>
那么重点就在于预计市场需求了,这一点又该如何做到呢,得,还得去问问老李。</p>
当闲下来后,朱元璋便开始给李晗回信了,同时命人特制一套最全最新的《大明志书》。</p>
这可是老李开了金口要的东西,可不能随便马虎应对,随便在书局里找一套就完事儿了。</p>
得用最好的纸张,命最好的印刷匠给重新印制一套,如果不是没有那个闲工夫,朱元璋都想自己给李晗手抄一套了。</p>
“老李,自拜读你上封来信后,感慨良多受益匪浅。</p>
说实话,铁路带来的诸多改变,是咱以前从未想过的,就像是铁路的到来,能极大提高人员的流动,而人员的流动给本地人口结构带来的巨大改变,冲击士族势力对于基层的统治。</p>
光是这一点,便让咱感觉,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是白学了。</p>
在以前的老观念里,咱担心的是,人口流动越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便越多,最后造成流民,后果不堪设想。</p>
也因此在此之前,咱命各地官府严格控制人口流动,还建立了路引这一套制度。</p>
毕竟元庭的灭亡,便是从无数流民开始的,想当初咱也是这流民中的一员呢。</p>
不过在你的建议下,大明开始发展工业和贸易,人员流动,带来的却是更多的贸易和劳动力,这显然,完全打破了咱以前的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