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宋河让宋吱把狗带回去,说自己要去地里看看。</p>

在农村,各家各户都有分到地。</p>

宋河去了饮料厂,宋山去了汽车站,留下家里的地主要给宋山媳妇弄。宋河有时候放假就去地里帮忙除除草,也不会闲着。</p>

这个年代的人,很少闲得下来。</p>

宋河要走,还拉着沈放一起走。</p>

沈放只好委屈巴巴跟宋吱挥挥手。</p>

宋吱领着小黄狗回老房子里,栓在天井子里,给它准备了一小碗水就开始装小米羹,准备去车站。</p>

半路上,人高的甘蔗地里突然跳出个人,把宋吱吓了一跳。</p>

“胆儿这么小?”沈放笑着接过她手里的单车。</p>

宋吱打了一下他:“你吓死人了!你怎么来了?”</p>

“你爸叫我回去抄伟人语录呢!”</p>

宋吱闻言,噗呲笑了声,也没当回事。</p>

她是真的没想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沈放,回去很认真抄了《伟人语录》,歪歪扭扭,认真抄了好几本。</p>

到了车站,沈放动作利索地帮宋吱支起了架子。</p>

吴婶子伸出头,八卦地窥视,沈放朝着她狠厉剐了一眼,吴婶子这才悻悻把脖子收了回去。</p>

赶早市的人很多,见到宋吱用毛笔字写着“鸡蛋小米羹、玉米、番薯”的“摊名”就直接走了过来,想找点填饱肚子的。</p>

鸡蛋小米羹一碗3毛钱,不算便宜。</p>

玉米一根两毛钱,番薯1毛钱。</p>

但这钱对于跑货的人,倒不算什么。这年头饿死的多数是干庄稼的、墨守成规的老实人。有点头脑做营生的,手里头都有点票子。</p>

果不其然,很多男人胃口大,要了一碗小米羹还不够,多要了一碗。</p>

也有的要了一碗小米羹,还要一根玉米走着吃!</p>

不到九点,宋吱就把带来的东西都卖光了,看得周围的人双眼泛出嫉妒的光。</p>

由于单价提高了,宋吱的利润也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