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简单的法子不用,偏要选难的!</p>
为什么要这样做?</p>
因为世上并不缺聪明人,如果人人都选了简单的法子,那困难的道路交给谁去走!</p>
世界是需要改变的,每一处微小的改变都需要无数人的努力。</p>
太后以为孟怀瑾只是为了不立后不纳妃才用“遴选女官”来搪塞朝臣,其实并不是这样。</p>
太后生来就是顾家嫡女,是京师明珠,她半生所受的磨难,都是因为嫁给了薄情又野心勃勃的萧毓仲。但哪怕是在宫中做隐形人的时候,太后所受的苦,更多是精神上的折磨。</p>
她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锦衣玉食四个字贯穿着太后的一生。</p>
这样的太后,自然无法对孟怀瑾遴选女官的事有多深触动,太后觉得这是孟怀瑾在逃避推诿。</p>
倒是贤太妃,早年做过王府的侍婢,更知民间女子之苦,又兼对先帝萧毓仲全无男女之情,成为萧毓仲的侍妾只因为可以留在太后身边……如果那时候有孟怀瑾说的这种女官,贤太妃认真想了想,她情愿头悬梁锥刺股去考女官,也不会给萧毓仲当侍妾的!</p>
在孟怀瑾说出自己的打算后,贤太妃首次不顾太后的心情,追问道:“只有家世清白的女子能考吗,若是为人奴婢者又该如何?”</p>
孟怀瑾摇头,“为人奴婢者暂时还不能考,您也知道,为人奴婢连身家性命都在主人手里捏着,这样的女子,朕不敢保证她的立场。”</p>
贤太妃有些可惜。</p>
照孟怀瑾所说,家世清白又要识文断字,满足遴选女官的条件,必然是大户之家才能养出来的女郎,贫家女连温饱都难满足,又如何有机会能识文断字?</p>
贫家女还是没有出头的机会。</p>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p>
对贤太妃的疑问,孟怀瑾如此回复道。</p>
贤太妃有点心神恍惚。</p>
孟怀瑾的提议触动了贤太妃的心事,太后明显很反对,贤太妃拿不准自己该不该劝劝太后。</p>
大魏有很多贫寒家庭,愿意勒紧裤带节衣缩食供家中儿子读书,因为读书是一项投资,只要取得功名,全家都能脱贫致富。</p>
女孩子么,到了年纪就会被嫁出去。</p>
别说贫寒家庭,就是有些大户之家,对女孩子的教养都不上心,琴棋书画只是陶冶情操才学的,读书少了功利性,也缺少上进心。</p>
上进也没用呀,书读的再好,又不能和男子一样下场科考!</p>
从程卿身上,孟怀瑾知道女子在科考和做官两件事上都不比男子差,程卿要女扮男装,是因为世情不允许,其他女子没有程卿这样的大毅力,没有程卿这样的阴差阳错,很难再复制程卿的成功——除非她们被允许参加科考。</p>
大魏的官场上,有了女子官员,程卿女扮男装的事就不值得追究了。</p>
孟怀瑾没有幼稚到一步到位,他要做出改变,但这改变是春风化雨般循序渐进的。</p>
遴选女官的旨意一公布,果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p>
出乎意料,这些大臣们竟也不是很反对。</p>
他们不是太后,掌握的消息不对等,想不到别的地方去,只当新皇是不好意思违背自己三年不立后的诺言,用“遴选女官“的形式变着法充盈后宫。</p>
不纳妃,也是后妃预备役。</p>
只不过别的皇帝选后宫看重品貌,新皇看中才学罢了。</p>
也没什么好稀奇的。</p>
新皇的经历本就特别,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都没有状元做皇帝的先例。</p>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误会。</p>
太后还等着朝臣们反对呢,朝臣们却争先想把家里的小娘子们塞进皇宫里当女官。</p>
打得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