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写文章这种东西,可没有绝对的模板。</p>
有考官好时文,也有考官好古文。</p>
有爱辞藻华丽的,也有爱走庄重路子,用词简约的。</p>
反正刘如愚按照几个阅卷官的喜好,逐一给众人分析。</p>
一顿分析过后,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p>
刘如愚给众人分析完,还单独让赵策带他到书房。</p>
“你此次会试,文章可让李公看过了?”</p>
赵策道:“已经去拜见过老师,文章都默出来交给他了。”</p>
“那李公如何评价?”</p>
赵策想了想李东阳的评价,道:“先生没有说太多,只说了有可观之处。”</p>
刘如愚沉吟道:“李公既然说有可观之处,那就是答的不错了。”</p>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份题目,递给赵策。</p>
“这是吾与家父一同商量出来的殿试内容,你拿去看看。”</p>
“若是撞中了,那心中也有些底。”</p>
“若是撞不中,就当是让自己锻炼一番。”</p>
赵策接过后,打开看了一下。</p>
第一道便是和李东阳给他的一样,都是新政的内容。</p>
两个大能都给出了这个题目,看来今年的殿试还真的很有可能会考这个。</p>
这就麻烦了......</p>
赵策现在只想穿越回去,制止当时甚至把补充措施都给了弘治皇帝的自己。</p>
不过想想李东阳当时的话,他又还是冷静了下来。</p>
“多谢如愚兄。”</p>
刘如愚摆摆手,笑着道:“虽是新政,但其实也是有史可循的。”</p>
“你也不必太过紧张。”</p>
“若实在想不出太多新意来,那也无妨。”</p>
“吾教你一个绝对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办法。”</p>
“哦?”赵策果然感兴趣。</p>
刘如愚道:“殿试策问,大概三千字的文章,”</p>
“总结起来,无非一个字。”</p>
“夸!”</p>
刘如愚说完这个字,微微摇晃着头。</p>
“你只需要配上典史,从陛下的原话中逐句夸之。”</p>
“若是能再从别的方面找到新的切入点,夸的角度更新颖些,那这殿试的排名,必定不会太差。”</p>
听完刘如愚这直白的话,赵策都忍不住嘴角抽了抽。</p>
好家伙!</p>
刘大人这学习办法,还真的是掏心掏肺了。</p>
简直就是抓着赵策的手,教着他一笔一划的写。</p>
可不是么?</p>
殿试无非就是一个“夸”字。</p>
总不能皇帝说自己这方面做的不足,你就耿直的说确实不足,然后分析他为什么做的不够好。</p>
这卷子交上去,人家阅卷官看一眼就知道你这小子在搞事情。</p>
就算不黜落,排名也好不到哪里去。</p>
所以皇帝说他不足,那你就要想办法去夸。</p>
不止要夸,还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夸。</p>
要夸出新意,夸出高度,夸得阅卷官身心舒爽,那可不就能从一堆英才中脱颖而出?</p>
这不就和李东阳说的不止务实,是一个道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