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虚空(1 / 2)

真要说起来,浑水里面还不是什么鱼都有?

看看天色将晚,宋韵婷倒是也不好留下来,和蓝雨轩去了另外一个屋子。回头时看到北川悠子的那个人偶还有些吃味。

李若凡这时倒也没有多少睡意了,索性坐在那儿翻看起杜平的藏书。

其实真要说起来杜平的这些书应该是精品中的精品了,古代人有喜欢把金银财宝藏起来的传统,甚至还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

但书籍和金银不同,一旦遇到火灾战乱,书籍就会化为灰烬。在杜平的笔记里面留下的记载,原来并不仅仅是敦煌有藏经洞,还有一些地方也有藏经洞。

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修筑佛像,借机把佛经收藏起来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而且敦煌的藏经洞被不同时期的佛教所关注。那些工匠也往往有礼佛之心,绝不会吐露秘密。

要知道历史上的寺庙都是多次重建的,当然道家的道观也是如此,这有点像电脑的资料用移动硬盘备份,有的也是寺庙因为皇权打压的时候无奈之举,把重要的典籍收藏起来以待东山再起。

这里面有一个信仰的问题,当然让一个道士看守敦煌也是华夏的一个大写的尴尬。杜平说他都捐助过藏经洞,而且捐助之后自己也可以把一些经书藏在里面,有点个人保险箱的味道。

古人还喜欢在悲愤之下把秘密铸鼎扔进大江大河,或者把宝剑扔进河里,玉玺扔进井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张衡把地动仪浑天仪的图纸铸鼎扔进家乡的大河里面,这都是有记载的。

李若凡看到杜平还提到了几处藏经洞,他还真的有些心动。书籍和别的东西不同,薪火相传的华夏文化其实就藏在那些书籍里面。就像老子道德经开始就是刻在竹子上面的,历经千载还是宛如刚刚写就。

这些西汉的竹书收藏在京城最著名的大学燕京大学,还在2012年出版过一次,只是235页的书就售价980元,还只印了2000册,基本是没有几个人知道的。

这还是现在出版业这样发达。很多套装的书都很难买齐,就别说是古代了。

李若凡打算有时间去把这些藏书都取出来,以免有遗珠之憾。四大文明古国,真正传承有序的也就是华夏,可以说菁华宛如漫天星斗,美不胜收。用汗牛充栋都是难以形容万一。

这些文物有多少真的能够让普罗大众观摩学习?就是省会城市,也少有这样的博物馆,细分的博物馆,其实是启蒙民众的最佳场所。

体内的玛瑙樱桃却是有些不满忽然又多了个虚空之花做邻居,但却有些无可奈何。虚空之花是李若凡主动接纳的,毕竟李若凡才是主人。这就像一座房子忽然多了一个租客。

李若凡本来在计划着以后也能斥资在金陵起一座大型的博物馆,用几乎免费的方法借鉴国外的那些专业博物馆,关键就是可以看到真迹。不然你学书法的都是看印刷品,学国画的都是看印刷品,而人家可以直接对着油画真迹临摹欣赏,孰优孰劣,不用争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