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商人出海,检验海军的时候到了(1 / 2)

看着一哄而散的户部官员,朱标忍不住好奇问:</p>

“宋师,父皇给了你特权,这么繁琐的大工程,为何不调动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而是只有户部人员在忙碌?”</p>

“殿下,你说说看,臣为什么要这个特权?”</p>

朱标过来学习这么久,宋隐已经习惯他凡事问为什么。</p>

朱标不确定的道:“难不成,宋师是需要有一个不受人指手画脚的工作环境?”</p>

闻言,宋隐笑着点头,“还不错,猜对了一半。”</p>

“殿下觉得,现在的朝堂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p>

宋隐再问,这次朱标倒是不假思索的回答,“现在的朝堂主要分为三派,宋师这边的实干派尽心尽力替朝廷分忧。”</p>

“还有一些只忠于朝廷的中立派,另外一派是淮西家族,他们许多人倒是颇有想法,蠢蠢欲动。”</p>

朱标自以为自己对朝堂的局势看得非常透彻,结果话落,就看到宋隐直摇头。</p>

“殿下,朝堂应该是一个整体,却为何被殿下看成三派鼎立?”</p>

“难不成殿下以为这几个派系,会像三国群雄分立,唯有斗个你死我活,等着看最终是谁胜出吗?”</p>

此话一出,朱标得哑口无言。</p>

朝堂的格局正是如此,没有错啊!</p>

别说文武百官,就连百姓商人都知道。</p>

“那么殿下,臣再问,你觉得臣为什么对此次工程要进行招投标?”</p>

这次不等朱标回答,宋隐已经开口,“天下熙熙为利而来,若是臣不搞招投标,而是把所有材料都交给一个商人负责,倒是便利了,但后果呢?”</p>

“这个商人会不会因为没有这么多优质材料,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p>

“而劣质材料必定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从而无法完成皇上心愿,对于臣来说就是失职。”</p>

“但若是从不同的商人手中购买材料,商人供货压力不大,也为了日后还有合作机会,自然会交出合格的材料。”</p>

“同理,殿下觉得朝堂有的人忠心,有的人有想法,有的人安稳。”</p>

“这样的想法,可见殿下对朝堂的认知太过片面。”</p>

“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利益分配不均,而且利益不单纯地表现在银子上。”</p>

“朝堂上大臣们获得的利益,是根据功绩来决定权利,并由此分成了几个派系。”</p>

“但是早期的浙东一派跟淮西一派看似平分秋色,结果呢?”</p>

“淮西一派胜出,胡惟庸更是权力滔天,朝堂几乎成为胡惟庸的地盘,甚至让他起了造反的心思。”</p>

“这些都是一方权力过大导致的后果。”</p>

“跟皇上要特权时,开始所有的大臣都反对,直到得知臣的特权威胁不到他们的权利时,他们才作罢。”</p>

宋隐连番解释,朱标听了若有所思。</p>

朝堂上的大臣身份都是大明臣子。</p>

但是这个身份下,却心思各异。</p>

甚至暗中结党营私,密谋造反。</p>

这种情况在每个朝代王朝中都层出不穷,并且无法避免。</p>

“殿下,想要避免出现更大的危害,就要懂得驭人之术,这跟殿下学的帝王心术异曲同工。”</p>

“殿下身为储君,就要懂得平衡,让他们为殿下所用。”</p>

“刚才殿下说淮西一派很有想法,假设淮西一派崩盘了,殿下觉得实干派就会脚踏实地,中立派还仍然安于现状吗?”</p>

“或者说,淮西一派像之前的浙东一派消失了,会不会崛起新的派系?”</p>

“世事炎凉,人心叵测,即便忠臣,也不能一直保持忠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