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一看,咧嘴笑了。</p>
“哈哈,燕王世子妃诞下儿子,老四取名朱瞻基。”</p>
“恭喜皇上,燕王一脉喜得嫡长孙!”</p>
陈东赶忙恭贺。</p>
朱元璋点头,“想不到老四那小子当上爷爷了。”</p>
“咱记得燕王世子妃是张氏吧!”</p>
陈东连忙点头,“回皇上,正是张氏。”</p>
“为老四诞下嫡长孙,大功一件,重赏。”</p>
“令司礼监,拟出重赏张氏章程。”</p>
“是,皇上。”</p>
三日后,从皇宫里出来一队内侍,直奔北平府。</p>
同一时间,燕王朱棣喜获嫡长孙一事,尽人皆知。</p>
只是一个小婴儿,人们只是听过就算,未放在心上。</p>
如果不是这几年,皇太孙一直打压燕王府,更无人关注此事。</p>
此时燕王府。</p>
宫中来人宣读了朱元璋赏赐后,众人都一脸惊讶。</p>
“父王赏赐太隆重了吧?”</p>
送走传旨官,朱棣一脸纳闷地看着宋隐。</p>
宋隐缓缓开口,“想来是皇上也喜欢小殿下的原因。”</p>
“理应如此。”</p>
朱棣满脸喜色。</p>
随后问宋隐,“宋师,搬迁燕卫家眷事情如何了?”</p>
宋隐轻叹,“愿意走的都离开了,但也有人舍不得家中产业,不愿走。”</p>
“官员呢?”</p>
“也是一样。”</p>
“武器作坊呢?”</p>
“制作武器装备的器械,已经重新制作了两套送往朝鲜。”</p>
“武器作坊正加班加点赶制各种武器。”</p>
“宋师辛苦了。”</p>
朱棣由衷感激。</p>
“咱也跟道衍法师聊过了,不会坐以待毙。”</p>
“不出两日,咱做的梦就能传到京城。”</p>
宋隐提醒,“有必要从倭国召回一些燕卫。”</p>
“好。”</p>
朱棣点头,“另外,留一些船只在倭国,非常时期他们可以立刻返程。”</p>
“没错!”</p>
宋隐心中一动,想来朱棣已经早有部署。</p>
……</p>
两日后。</p>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句话来历传遍京城。</p>
朱元璋和朱允炆自然也得到消息。</p>
“胡雄,派人去查,务必查出这话是谁传出的。”</p>
“是太孙,还是哪个想搅乱朝堂安静的贼官干的?”</p>
朱元璋满脸怒意。</p>
“是,皇上。”</p>
胡雄赶忙下去安排。</p>
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锦衣卫,迅速行动。</p>
东宫。</p>
朱允炆紧急召见黄子澄。</p>
“黄大人,此事肯定是燕王故意放出消息,想要获得朝臣支持。”</p>
黄子澄皱了皱眉,“皇太孙,这传言有些诡异,燕王刚有了嫡长孙,传言就出来了。”</p>
“像是有人想让皇上得知燕王的野心。”</p>
“然后借皇上之手,对燕王削藩。”</p>
“啊!”</p>
朱允炆大惊,“黄大人何出此言?”</p>
黄子澄解释,“皇太孙,燕王现在只有一半燕卫在北平府。”</p>
“其他燕卫分散在朝鲜和倭国。”</p>
“燕卫想要谋划,必须把燕卫召回,才有获胜可能。”</p>
“否则皇上一个诏令,北平府四周的卫所就能包围燕王府。”</p>
“那时,即便燕王要退避朝鲜,都出不去。”</p>
朱允炆闻言,眉头大皱,“依黄大人之意,此乃有人刻意诬陷燕王。”</p>
黄子澄点头,“燕王肯定有异心,这传言倒不是陷害燕王。”</p>
“但是这传言想让皇上削藩却是真的。”</p>
“好贼人。”</p>
朱允炆怒了,“竟然还有藩王想要那位置,他们就如此瞧不起咱?”</p>
朱允炆既愤怒又焦急。</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