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北方粮食产量不足往年四成,以工代(2 / 2)

朱高炽连忙应下。</p>

朱棣看向亦失哈,“召宋隐入宫。”</p>

“是,皇上!”</p>

亦失哈应下后,快步离开。</p>

很快,宋隐就过来了。</p>

“宋师,河北、河南两地的秋收情况报上来了。”</p>

朱棣看到宋隐就开门见山。</p>

然后让亦失哈把一本奏折拿给宋隐。</p>

“这些州府旱情,比预计严重许多。”</p>

“是啊!”</p>

宋隐看了奏折后,也神情严肃。</p>

“河北、河南地区的秋收,少太多了。”</p>

朱棣点头,“如此干旱,即便免了这些地方的赋税,可当地百姓入冬后也会无粮。”</p>

“即便让各州府开仓放粮,粮仓存粮也撑不过寒冬。”</p>

“没错!”</p>

朱棣皱眉盯着宋隐,“海商会近期运回多少粮食?”</p>

宋隐回复,“怎么都有四十万石吧!”</p>

“四十万石?”</p>

朱高炽愣住。</p>

朱棣也瞪大眼睛,“他也想不到,一个商会竟然能运回那么多粮食?”</p>

“可四十万石粮食分到两地,也无济于事。”</p>

“确实如此!”</p>

宋隐点了点头,“那么就南粮北调。”</p>

“但要提防各地士绅屯粮发国难财,剥削百姓。”</p>

“咱看谁敢?”</p>

朱棣神色阴冷。</p>

“其实,他们真敢!”</p>

宋隐神色未变,“河南、河北太大,如果有官员跟士绅勾结,不但自家囤粮,甚至连粮商和粮仓的粮食都囤积,也不容易被发现。”</p>

“但他们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p>

“哼!”</p>

朱棣冷笑,“咱会派锦衣卫密切监视北方各州府。”</p>

宋隐摇头,“锦衣卫不懂商贾之事,我觉得应该让海商会在各州府的商队协助。”</p>

朱棣看着宋隐,轻轻颔首。</p>

“行!”</p>

宋隐随即看向朱高炽,“京城通往陕西的高速马路,建得怎么样了?”</p>

虽然不明白宋隐怎么突然转换话题,朱高炽还是连忙回复。</p>

“宋师,高速马路已经铺到平凉州,顶多一个多月就能彻底完工。”</p>

说到这个,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棣,神色都颇为得意。</p>

没有动用劳役,也没有损耗民力,更没有花国库的钱。</p>

不到两年,即将建成一条高速马路。</p>

这高速马路有两千多里长,比秦汉驰道还长。</p>

从此,西北通道就掌控在京城手中。</p>

这样的功绩,足够使后世子孙崇拜不已。</p>

“恭喜皇上和太子殿下,如此绝代之道,能跟大运河媲美。”</p>

“定能福泽天下百姓,并被百姓传颂,后世君王也会赞美皇上和太子殿下。”</p>

宋隐真诚地夸奖了两句,然后建议,“竣工后,可以组建两支以工代赈的工程队。”</p>

“以工代赈队伍?”</p>

朱棣和朱高炽都眸光大亮。</p>

“宋师之意,是再建两条高速马路?”</p>

“是的!”</p>

宋隐点头,“建这条马路时,担心耽误农耕,只建了一条高速马路。”</p>

“现在北方各地都是旱灾,百姓家中存粮不多。”</p>

“可以招募他们替大明建高速马路,每日发放粮食,就不用担心耽误农耕,朝廷官员也不会有异议。”</p>

“宋师此计甚妙!”</p>

朱高炽惊喜!</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