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也打下朝鲜和倭国,给自家儿子当藩国。”</p>
“未曾想,朱允炆不但软弱无能,还偏听偏信,为了制衡儿臣,科举舞弊,不准南方商贾跟北平府合作,甚至还威胁北平府士绅们。”</p>
“手段如此卑鄙,岂能挑起大明重担!”</p>
“但这是父皇决定,儿臣仅是宣泄一下。”</p>
“但儿臣对大明忠心,天地可鉴,即便跟朝鲜通商,也给朝廷上贡五百万两银子。”</p>
……</p>
朱元璋一口气读完,沉默了许久。</p>
一旁的朱允炆有些惴惴不安。</p>
“你自己看吧!”</p>
朱元璋把奏折甩给朱允炆。</p>
“多谢皇爷爷。”</p>
朱允炆迫不及待拿起奏折看了起来。</p>
暗影中,陈东下意识看向朱允炆。</p>
“皇爷爷,孙儿冤啊!”</p>
朱允炆看完奏折后,一脸委屈。</p>
朱元璋当即问他,“老四说的那些都是实情吗?”</p>
朱允炆一怔,没有开口。</p>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宣召的传令官回来了吗?”</p>
陈东连忙禀报,“回禀皇上,没有回来,”</p>
朱元璋冷哼,“如此耽搁,该斩!”</p>
“是,皇上。”</p>
陈东应下。</p>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白糖关乎几大州府上千万百姓生计,不得已委屈老四了。”</p>
“既然老四没意见,便赶紧派人把白糖匠人接回原籍。”</p>
“并由宫中派人去接管白糖工坊,白糖生产销售由朝堂监管。”</p>
“皇爷爷英明!”</p>
朱允炆慌忙应下。</p>
朱元璋兴致全无,摆了摆手,“下去操办吧!”</p>
“是,皇爷爷!”</p>
朱允炆一脸兴奋,朝朱元璋行礼后退下。</p>
至于那宣完旨返回京城的传令官,并不知自己倒大霉了。</p>
他一回到京城,便立刻被抓进大牢。</p>
同一时间,京城来人拜访燕王。</p>
随后,耀武扬威地把那数百个制糖工匠接走了。</p>
“此事,咱不会吃下这哑巴亏!”</p>
燕王府内,朱棣一脸愤怒。</p>
宋隐看着他,“你想怎么反扑?”</p>
朱棣冷哼,“朱允炆不过一个储君,咱还是他亲王叔,他都不把咱放在眼里。”</p>
“接下来,别的藩王一个都落不得好。”</p>
宋隐闻言点头。</p>
他选择辅佐朱棣,也是知道朱棣是日后大明皇帝。</p>
由此,可以心安理得享受日后荣华富贵。</p>
并没有想过要给朱允炆制造麻烦。</p>
未曾想,在深宫里长大的朱允炆,不但心胸狭窄,而且愚蠢。</p>
接受不了燕王府壮大。</p>
一个燕王府有何好惧怕?</p>
等老朱头都替你铺好路,双眼一闭。</p>
那时你想如何打压燕王,岂不是由你说了算?</p>
偏偏选在现在。</p>
连着几日,朱棣都把自己关在书房内。</p>
紧接着,每日都有信件发往山西、大同、大宁等地。</p>
很快,大明各地藩王都接到了燕王的信。</p>
这些藩王,几乎都老实守着封地。</p>
但是朱允炆不满燕王,刻意打压燕王府的事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p>
所以他们一直都留意此事。</p>
看到朱棣来信,无人惊讶。</p>
他们知道朱棣打小就不是善茬之辈。</p>
皇太孙一直打压,步步紧逼,朱棣能忍那么久,他们早就相当纳闷了。</p>
现如今,皇太孙已经丧心病狂手段,连他们都心神不安。</p>
(本章完)</p>